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5日 22: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糧油市場報
□本報記者 徐文正 文/圖
通訊員 朱健強 李浩
在寧鄉縣,提到湖南亮之星米業有限公司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記者在亮之星米業看到,湖南省農業産業化優秀龍頭企業、全國農産品加工示範企業、全國放心糧油示範企業、湖南省“振興湘米工程”重點支持企業、湖南省糧食局“千億産業、百億物流”重點支持企業等榮譽不勝枚舉。
經過7年的發展,亮之星米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總資産達1.4億元,年大米加工能力15萬噸,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2.2億元,實現利稅1200萬元。今天的亮之星米業,正在繼續著它在稻米加工産業鏈上的探索。
打循環經濟牌
“循環經濟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利用資源優勢,通過技術創新,利用加工廢料研發、延伸下游産業鏈,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並對未來充滿信心。”公司董事長張偉告訴記者。
稻殼,在一些企業看來是稻米加工的負擔,要麼燒掉,要麼低價賣出。而亮之星一開始就看到了它的價值,2007年上馬谷殼發電項目。自公司研發並實施稻殼發電以來,不僅解決了谷殼難以儲存、銷毀的問題,而且使廢棄物得到再次利用,既節約了生産成本,又減少了環境污染。
據了解,目前亮之星稻殼發電總裝機容量達1440千瓦,實現了用電自給。2008年,公司成為湖南省農村能源辦生物質發電試點工程單位;2009年,稻殼發電技術成功申請3項國家專利,尤其是2008年冰災時期,在國家電網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公司利用自製發電機組發電加工大米,保證了受災地區大米的及時供應。
為了延長稻米加工産業鏈,2009年,亮之星與湖南師範大學教授成如山就稻殼發電後的稻殼炭進行了專題研究。經過多次試驗分析,研究小組發現發電後的稻殼炭是非常適合提煉活性炭、水玻璃和磷酸硅的新型原料。
據張偉介紹,目前稻殼炭利用的各項前期試驗已經成功,並榮獲了3項國家發明專利。由公司投資建設的年産1萬噸活性炭、4萬噸水玻璃的生産線項目即將啟動,預計2011年底可建成投産。
同時,2009年,亮之星作為省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通過“兩幫兩促”,成功引進台灣金門高粱酒生産項目。現在前期投入的白酒灌裝線已經投産,二期工程年産1000噸台灣高粱酒生産線也已破土動工。
目前,亮之星已經實現了大米加工,稻殼發電,米糠榨油、糠餌漁具,碎米釀酒、制糖等多條加工産業鏈。對副産品的綜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發,不但節約了成本,降低了損耗,還實現了企業的增收、增效、節能、環保。
基地促農增收
充足、優質的糧源,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也是産品質量的保證。
為了推廣優質稻,確保優質糧源,公司在全縣率先實行土地流轉。現在,公司在菁華鋪鄉、歷經鋪鄉和夏鐸鋪鎮等多處土地流轉示範基地,現已承租農民水田面積8000畝,並完全實現自種自收。並且把基地當作企業的第一車間,用健康、環保、綠色的理念來指導基地的建設。
同時,亮之星積極發展緊密型優質稻基地26.5萬畝,實行訂單種植、定向定價收購,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公司+經紀人+農戶”、“公司+種糧大戶”等靈活多樣的互利模式。
充足優質的糧源、先進的管理制度,再加上新設備、新工藝的投入,不但降低了生産成本,也提高了産品質量。 “亮之星”系列大米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定為“放心米”,並榮獲“湖南省第二屆名優特新農副産品博覽會銀獎”, “亮之星”商標更是榮獲“湖南省著名商標”。
銀企共贏
“公司的每一步成長,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農發行的資金支持和政策的指導。”張偉真誠地向記者表示。
糧食加工企業的做大做強,必須有充足的糧食儲備和完善的倉儲、加工等硬體設施,這樣勢必佔用大量資金,如果只憑企業的自有資金運轉困難。多年來,農發行給亮之星的糧食收購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緩解了公司的資金壓力,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據了解,從2004年獲得400萬元首筆貸款,到2010年底,亮之星共獲得農發行寧鄉縣支行15480萬元貸款,收購糧食5542萬公斤。亮之星也由一家糧食收購、大米加工等單一生産模式的企業發展成了集糧食收購、儲備、大米加工、調銷、榨油、白酒釀造和谷殼發電于一體的民營股份制有限公司,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未來5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土地流轉管理,實現自種自收優質稻基地3萬畝,通過訂單種植模式建立優質稻種植基地50萬畝,實現年産銷大米20萬噸,年産值達6億元。”談到未來發展規劃,張偉話語中充滿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