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一個床頭櫃,“優惠價”也要9.28萬元;一套沙發,叫價30多萬元……從2000年起,達芬奇傢具以自我標榜“意大利全進口”、“使用沒有污染的天然高品質材料”,把自己打扮成“國際超級品牌”,大賺黑心錢。央視記者經過半年深入調查,發現達芬奇旗下部分産品涉嫌“假造洋身份”,質量和用材也存在諸多問題。“奢華洋品牌”一轉眼居然成了“山寨貨”?
其實不單單達芬奇傢具,涉嫌“假造洋身份”的所謂國際品牌還有不少,有些已被揭露,有些還在潛伏。過去,也許我們會説與國外市場脫節、消息不靈通,對“國際品牌”的真假難弄清楚,結果讓達芬奇們乘虛而入了;但在信息渠道大大暢通,“人肉搜索”已經登峰造極的今天,按理説“偽身份”“假洋貨”應該很難隱身,可為何它們偏偏能好好地“活著”?
消費者最怨“面子沒有了!”
昨天在達芬奇延安西路店,有消費者跑來討説法。一位自稱姓繆的消費者告訴記者,他在2006年買下200多萬元達芬奇傢具,包括沙發、椅子、茶几等,用了一年不到,一些部位就損壞了,比如沙發橫檔斷裂。另一位消費者則説,自己剛剛採購了150多萬元傢具,眼下還沒拿到貨:“當時銷售人員明明白白告訴我是‘意大利原産’!現在我不知道能不能退貨……”
不過,這兩位消費者真正氣惱的,是“面子沒有了”。“我出大價錢買達芬奇傢具,倒並不看重他們用什麼木材,就看中它的品牌、它的設計。現在媒體爆出達芬奇傢具可能是‘山寨貨’,人人都知道我花幾百萬元買的東西,實際可能只值幾十萬或者幾萬元,不是要把我當傻瓜看了嗎?!”
質量還是小事,面子最大,這番言論讓記者聽了忍不住要笑。可抱著這種心態的消費者真還不在少數。正是衝著消費者迷信“國際大牌”並且藉以炫耀的心態,“達芬奇”之流才有了存活空間。迷信,所以“不疑”,沙發橫檔斷了也“不疑”;所以儘管“人肉搜索”很厲害,但誰也想不到要去搜搜看。
復旦大學企業管理系的唐躍軍説:“現在一些國人的消費心態就這麼浮,舍得花錢買大牌,只看重面子、看重身份地位,對産品的品質、功能、性價比等等實實在在的內容,反而無所謂。”他説,奢侈品消費正在走向非理性——其實我們冷靜想想,“意大利原産”,如今就一定比中國生産的傢具質量高嗎?“外國的月亮當然不會比中國的圓”,可有些人就是不冷靜,或者身不由己冷靜不下來。
能指望有同行舉報嗎?
根據央視追蹤找出的達芬奇“假造洋身份”的路線圖看,這家企業是做足了功課的。比如,“保密”工作一級棒,設置了專用電話、傳真,更指定專人跟國內的代工廠家“單線聯絡”。更要緊的是,造假舍得花成本、費工夫:東莞工廠生産出傢具後,達芬奇公司將它們從深圳口岸出口,真的運到意大利,再從那兒“進口”回上海,從上海報關進來。這些傢具因此有全套的真實的進口手續。當然造假成本最終攤到了消費者頭上。
記者特地諮詢有關行家,據介紹,消費者如投訴産品材質,達芬奇傢具有“小問題”——在銷售時産品標簽上只寫“皮”或者“木”,沒有寫明具體材料,但這最多屬違規整改範圍;如投訴産地作假,有關部門主要查看關稅單——達芬奇恰恰有這個。
造假可謂“天衣無縫”了!
不過,俗話説“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造假造多了、時間長了,總不免被人察覺,比如同一行當的企業。能指望有同行舉報嗎?
一家企業不誠信,會連帶損害行業中的其他企業。可以預見,今後一段時間裏國內市場上的“全進口傢具”,一定會被廣泛懷疑,銷量很可能大跌一陣。這些同行企業假如事先知情,難道沒有想到“定時炸彈”有朝一日被引爆時“集體遭殃”的後果?但,為什麼似乎沒人舉報?答案應該有多個。
有人説,國內生産的“國際品牌”多了,各行各業都有,不少企業還以假出口來騙取退稅;還説“這次弄出達芬奇,算它‘觸霉頭’;那些沒被揪住的,活得很滋潤”。
該不該再次質疑我們的監管?監管部門為何總是那麼被動?為什麼少見由他們在監管中“主動”發現的“大案要案”?
本報記者 徐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