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世華財訊]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將歐盟這條大船引向了另一條航道。沿途驚濤駭浪,暗礁叢生,一不小心便會船毀人亡,葬身魚腹。好消息是,歐洲領導人已經充分意識到未來的危險性,並試圖通過種種手段將歐洲經濟拉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但不幸的是,他們可能正在親手葬送歐元區的前途。這聽上去有些滑稽,但好像F?荷爾德林所説:總是使一個國家變成人間地獄的東西,恰恰是人們試圖將其變成天堂。
經過一番掙扎,歐元區領導人本月初最終決定,根據去年達成的救助協議向希臘發放第五批貸款,以避免希臘出現債務違約。確實,希臘足可以再支持一段時間。但明眼人都知道,希臘債務違約不過是時間問題。
之前歐盟領導人們曾一廂情願的認為,私營部門或許可以在新的救助計劃中承擔某種角色。法國財長的弗朗索瓦?巴魯安就曾表示,私營部門將在自願基礎上盡可能廣泛支持希臘經濟。他們甚至預計,私營部門可以承擔300億歐元,讓持有2014年底前到期的希臘國債的人能夠同意將部分資金再投資。
但隨後發生的一切卻應驗了這樣一條諺語——“壞消息總比好消息來的快”。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銀行家們已經賣掉了持有的相當部分的希臘國債。儘管他們此前曾承諾在“經濟上合理”的情況下不拋售希臘債券。
不過,我們不該在此事上過多指責銀行家們,畢竟他們才是亞當?斯密眼中的“經濟人”,更何況銀行家們早在作出承諾之時就強調了“在經濟上合理的情況下”。如今看來,這更像是個陰謀。
此時,只有歐洲政客們更願相信,也寧願相信希臘未來不會發生違約。他們不是傻瓜,但所處的角色迫使他們看上去像個傻瓜一樣成天期待著奇跡的發生,而不是接受現實。只是他們或許永遠不會等到可以高唱“哈利路亞”的那一天。
在之前我們太多批判了懶惰的希臘人。那麼德國人是個好表率嗎?
一貫勤儉的德國人現在抱怨希臘人的奢靡作風連累了他們。根據德國財政部長朔伊布勒近日向內閣提交的2013年至2015年預算草案顯示,為兌現對救助機制的出資承諾,德國政府已將2013年至2015年期間政府發債額目標提高了10%。德國人被徹底激怒了,德國國內的反救助勢力則趁勢愈發膨脹。德國最高法院本週初宣佈審理有關德國政府參與救助希臘、愛爾蘭等國是否合法的訴訟。
越來越多的德國人相信,如果德國不加入歐元區生活可能更加美好。據德國《時代週報》(Die Zeit)上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24%的德國人認為歐盟成員國的身份對德國來説利大於弊,有31%的人認為弊大於利,40%的人認為好壞參半。這被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菲利普?斯蒂芬斯視為歐洲民族主義復蘇的信號。
但在德國人的“脫歐”理念未形成主流之前,他們需要認清以下幾點事實。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之前,德國是歐元體系的最大受益國,由於統一貨幣在區內的流通,消除了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區內各國間的貿易成本顯著降低。德國則利用自身比較優勢,迅速佔領了機械製造、金融服務等諸多市場,這也相應的擠壓了南歐各國相關行業的生存空間。數據顯示,德國出口的44%流向了歐元區國家,也正是歐元區其他國家的進口保障了德國長達十年的經濟增長奇跡,同時為德國創造了大量就業。
而這背後隱藏著德國人的經濟發展邏輯,現已榮任IMF新任主席的拉加德就曾一語道破天機,指責德國借助其出口模式、以其他歐洲國家的利益為代價維持經濟增長。是的,在金融危機後,西方領導人認為全球經濟失衡是本輪危機的肇因之一。事實上,在歐元區內部也同樣存在著經濟失衡的現象。而兩個極端的代表,一個是希臘,另一個便是德國。
與此同時,德國人將出口所獲得的利潤,轉手借給了南歐各國。在過去數年,巨量的資本涌入南歐各國,相對低廉的融資成本,也刺激了當地政府、企業以及居民過度支出,從而助長了如今被德國人斥責的奢靡風氣。根據經濟智庫Bruegel的測算,目前在希臘總額3250億歐元債務中,德國銀行持有200億歐元;對愛爾蘭的風險敞口,德國也以1864億美元成為愛爾蘭第二大債權國。由此可知,德國資本在上一輪投資熱潮中的滲透程度可見一斑。
此外,恰恰是由德、法主導的歐洲經濟同盟的存在,令德國在全球經濟中維持著聲望。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年間,全球經濟霸主美國的壓制,以及新興經濟體中國咄咄逼人的增長勢頭,令德國經濟地位面臨弱化,而歐元區的出現為德國提供了新的疆域。
此時,千夫所指的希臘人似乎仍未從黃粱美夢中清醒;而德國人也繼續做著悶聲發財的夢。兩個同床異夢的伴侶就這樣爭吵著,並認為錯的是對方。
(關威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