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生産線搞出藝術品 藝術家的選擇面臨兩難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8日 08: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隨著藝術品市場恢復生機,藝術家面臨提高創作效率、增加出品數量的壓力。這促使越來越多藝術家聘請助手協助創作。究竟誰才是“大師級作品”的真正作者?

  英國畫家亞歷山大古爾利茲基小有名氣,作品在英國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美國丹佛藝術博物館等地展出,單幅售價大約1萬美元。

  古爾利茲基現住美國紐約,畫作由位於印度齋浦爾的7名助手完成“我寧願不參與實際作畫,”他説,“這使我得以超脫技術操練。”他承認,為他工作的首席畫師需20年時間提高技藝。

  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前評論説,這凸顯藝術界鮮有討論的一種現象,即畫廊內的畫作未必由簽名藝術家完成。英國藝術家達明赫斯特和美國藝術家傑夫孔斯公開雇用助手團隊協助繪畫和雕塑。其他人則相對低調。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一家畫廊的老闆馬克穆爾説“這是藝術家自己的選擇,要麼聘請助手,要麼冒無法滿足經銷商需求的風險(自己幹)。”

  孔斯説,他向150人支付薪水,自己從不拿畫筆,“如果自己幹,我一年也完不成一幅畫”。他的工作室年均出品10幅畫作和10座雕塑。過去4年間,孔斯工作室6件作品登堂拍賣會,成交價在1100萬美元至2500萬美元之間。

  對一些藝術家而言,聘請助手可能會成為一種負累。

  今年年初,紐約佩斯畫廊拒絕美國藝術家約翰張伯倫多件雕塑作品,因為這些作品在張伯倫監督下由保加利亞製作者完成。與其他許多雕塑家不同,現年83歲的張伯倫進入晚年前,一直用自己的雙手創作作品。

  紐約一家畫廊的合夥人亞當謝費爾説,對於概念和視頻藝術收藏者,作品是否由助手創作無關緊要,因為這類作品的創意比執行更重要,而畫家應三思後行。

  “與我們畫廊合作的所有畫家,畫作自始至終由畫家本人繪製,”謝費爾説“我認為收藏者希望畫作每一筆都出自畫家本人之手。這很重要。”

  來自佛羅裏達州的現代藝術品收藏者貝絲魯丁説“我喜歡購買畫作的部分原因是它們通常出自畫家本人之手……我知道連年輕藝術家現在都用助手。如果作品複雜需要幫助,我能理解,但我確實更珍視那些由畫家親手繪製的作品。”

  紐約收藏者邁克爾霍特説,他看重畫家筆尖的微小瑕疵,如果發現作品“過度完美”,會懷疑有助手參與。

  藝術家使用助手和學徒協助創作過去數百年屢見不鮮。

  米開朗琪羅和倫勃朗等人嚴重依賴助手協助創作。印象派崛起後,這種工作室生産方式受到鄙視。隨著波普藝術掀起潮流,工作室再度大行其道。

  藝術家助手的工作方式沒有一定之規。一些助手連續多月每週工作一至兩天,另一些則多年全職工作。助手薪水普遍不高,每小時20美元至25美元之間,其中一些人可獲得醫療保險等福利。

  藝術家前助手中,不少人現在成為獨立藝術家,卻拒絕聘請助手。本韋納2003年效力孔斯工作室。他説,即使代表自己的畫廊大呼小叫讓他提供更多作品,以滿足買家需求,他也不會聘請助手。

  “我認為,其他任何人畫我的畫都沒我自己畫得好,”他説,“我對畫作的設想無法用語言描述。人們看我的畫時,我希望他們看到我實實在在的印記。”

  雷切爾霍華德曾為赫斯特擔任4年助手。她説,如果自己也聘請助手,那將是她能想到的“最糟的事”,“我只為自己的需要創作,而不為滿足他人”。

  約翰斯科菲爾德曾為美國抽象藝術家羅伯特馬瑟韋爾擔任3年助手,同樣拒絕聘請助手。藝術創作“非常個人化”,他説“你不能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