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處理中國最大海上油氣田蓬萊19-3油田6月發生的溢油事故中,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除使用了固定式圍油欄、洗油氈等方式處理溢油外,還使用了分散劑(消油劑)。
7月7日,康菲中國企業傳播及企業社會責任總監薛東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透露,使用消油劑是經過海事等相關部門批准的。
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渤海石油開發和運輸的迅速拓展,溢油事故屢有發生,作為溢油處理主要手段之一的消油劑用量也不斷增加。但是,盲目大量使用消油劑,容易産生二次污染。
康菲沒有披露消油劑使用量
國家海洋局在發佈會上稱,治理漏油的辦法一是進行圍欄回收;二是撒消油劑分解石油。但是沒有披露消油劑使用的數量。
目前,康菲公司已在溢油點附近布設640米固定式圍油欄,並配備了洗油氈等資源,及時處理發現的溢油。
對於消油劑的使用,薛東明説:“這是由海事部門批准的,所有採取的措施都要爭得監管當局的同意,目前還沒掌握消油劑具體使用量的數據。”
按國家規定,海事部門對消油劑的使用進行嚴格的行政許可制,對使用的品種型號、使用區域、時間、用量等都要相關企業上報,並獲得批准。
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崔文林稱,消油劑本身是有毒性的,存在二次海洋污染可能。只有在溢油量大時可以快速消油,讓油與海水混合,在溢油事故初期有好處。“但是,使用量有規定,不能隨便用。”
去年處理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時,BP公司使用的分散劑COREXIT9527,就因為對紅細胞、肝臟、腎臟的毒性問題被美國環保署禁用。
目前,日本、美國、加拿大、歐盟各國對消油劑的使用都很保守,歐洲許多國家禁止沿海地區或水深不到50米的水域使用消油劑,而我國渤海水深也很淺,不到30米。
一般認為,消油劑用量起碼為溢油量的25%以上,以30%-40%為好,而有時在處理粘度小或薄油層時耗量更可達到溢油量的100%。此次,19-3油田發生溢油事故所溢油層就是薄油層。
或存在盲目大量使用問題
近年來,隨著渤海石油開發和運輸的迅速拓展,溢油事故屢有發生,作為溢油處理主要手段之一的消油劑用量也不斷增加。
據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的統計,僅僅在1982年~1995年間,渤海共使用各類消油劑4000余噸,價值約3000萬元。
環境監測中心有關專家認為,在沒有科學根據的情況下,盲目大量使用消油劑,不但未能有效的清除溢油,反而浪費了資金和污染了環境。
據一些專家稱,我國至今未禁止消油劑的使用,在管理條文中規定,發生溢油時,如果使用消油劑處理,可從輕發落,否則課以重罰。因此,一旦海面發生溢油首選處理措施為消油劑,石油企業通常會加大使用量,造成海洋生態的惡性循環。
據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研究所專家吳之慶介紹,我國消油劑年使用量超過400~500噸,並在沉船和溢油事故中大量使用。
名詞解釋
消油劑:學名“溢油分散劑”,是由多種表面活性劑和強滲透性的溶劑組成,主要用於處理海上溢油及清洗油污,是治理海洋石油污染的必備品。消油劑的作用機理是將水面浮油乳化,形成細小粒子分散于水中,可以有效地讓漂浮在海面上的油污分散但是不能消滅油,主要適用於開闊海域的溢油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