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環球財經》總編輯?向松祚
觀今日世界經濟大勢,我們發現三件最可怪異的事情。
其一,負債纍纍的發達國家,輕而易舉地利用國際資本市場發行債券和創造其他金融資産,發展中國家則不斷增加購買這些每時每刻都在貶值的金融資産,心甘情願或迫不得已地為發達國家的各種債務(國債、公司債、各種債券衍生産品)融資。發達國際掌控的國際金融市場就像能夠吞噬一切、神秘莫測的百慕大三角一樣,無情地吞噬著發展中國家辛辛苦苦累積的儲蓄。發達國家悠然自得地享受著高工資、高福利、優美的生活環境和良好的社會保障,發展中國家則依然在低工資、低福利和日益污染的自然環境裏苦苦掙扎。
其二,貴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最大債權國、累積外匯儲備超過3萬億美元之泱泱大國,其主權信用評級卻低於全球最大債務國(美國),低於早已日落西山的不列顛帝國;其所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之投票權份額,甚至低於一些歐洲小國;堂堂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貨幣,竟然沒有資格進入特別提款權(SDR)籃子之中;手握3萬億美元鉅資,希望到世界各地尋找優良投資機會卻處處碰壁;另一方面,最大債務國還時不時唸唸那個“匯率操縱國”的緊箍咒,讓最大債權國疲於應付,或者被迫將匯率升值一番!
其三,身為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經濟體,對全球大宗商品之需求獨佔鰲頭,不僅遠超其他新興市場國家,而且遠超幾乎所有發達國家,卻沒有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決定權,影響力微乎其微。面對全球糧食、鐵礦石和其他工業金屬、石油和其他能源産品等價格的輪番上漲和高位運行,若無招架之功,何談還手之力!
對國民收入和國民福利的嚴重後果絕不是統計數據可以刻畫的。最近幾年,筆者開始大聲疾呼:目前的全球貨幣體系和金融體系,正迫使中國陷入一種“貧困性增長陷阱”。
所謂“貧困性增長陷阱”,是説一國無法掌控自身製造産品的定價權尤其是出口的定價權。於是,該國生産越多、出口越多、貿易條件就可能越惡化、相對收入就可能越來越低!在全球收入分配格局裏處於越來越弱勢的地位。
“貧困性增長陷阱”的表現之一,就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低於GDP增長速度。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長期低於人均GDP增長速度,早已是公認的事實。因此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確保人民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超過GDP增長速度。
儘管中國GDP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人均GDP卻在世界100名之後,人均可支配收入則更低。以中美之間差距為例。2010年,美國GDP為14.6萬億美元,以3億人口計算,人均GDP為4.87萬美元,中國人均GDP為4200美元,美國是中國的11.6倍。根據筆者的測算,如果以每小時可支配收入計算,美國人民至少是中國人民的44倍。
如果對照中國國內物價水平和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物價水平,你就會發現一個匪夷所思的現象:很多商品,無論是絕對價格還是相對價格,發達國家都比中國要低。公寓、別墅、汽車自不必論,最令人沮喪的是普通消費品,如襯衫、皮鞋、運動鞋、西服、襪子、日用品、玩具等等無所不包,絕大多數是Made in China,國內售價竟然是歐美售價的兩倍或數倍。以耐克運動鞋為例,國內一般售價在900元之上,折合美元是140元,歐美售價高者不過70美元,一般為40美元左右。
“貧困性增長陷阱”絕非是中國獨有的現象。美國著名學者傑弗裏 薩卡斯及其合作者多年的詳盡考察表明:過去40年來,儘管非洲、拉美和亞洲發展中國家之絕對收入水平有顯著提升,然而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發達國家之差距卻反而持續放大。
如何解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巨大差距?原因當然非常複雜:發展中國家處於全球産業鏈的中低端、勞動生産率相對低、技術含量和創新不足、缺乏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許多企業依靠來料加工等等。
然而,許多研究表明,實體經濟方面的差距只是“貧困性增長陷阱”的部分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發達國家掌控著全球貨幣金融體系,從而直接和間接地掌控了全球經濟體系的定價權,掌控了全球收入分配格局。要打破這種不公平格局,必然要求全球貨幣金融體系的根本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