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高息理財係攬儲 監管新規平亂象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6日 21: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記者 張蕭然報道

  銀根的收緊、負利率狀況的延續似乎正在把中國大踏步地推向了一個新的時代——理財時代。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理財産品的發行數量為8497款,發行規模已超過8.51萬億元,遠遠高於去年全年7.05萬億元的發行規模。

  隨著理財産品的突飛猛進,理財産品的收益率也是水漲船高。1個月期以下的産品預期收益率在4%以上幾乎已成常態,臨近月末發行的2~7天期産品預期收益率甚至高達6%~7%。

  如此高息攬儲,在銀行業看來也實屬無奈。在存款準備金率高居不下、存款搬家嚴重以及存貸比紅線的高壓下,銀行不得不花血本來“調頭寸”堵窟窿,理財産品成為了各銀行的“救急牌”。

  “我們銀行更青睞于發行臨近月末的短期理財産品,雖然利率高,但是期限短,而且又臨近月末,到了月末馬上就可以轉化為存款,推高銀行儲蓄存款餘額,在貸存比時點考核中能緊急滅火。”某股份制銀行的客戶經理劉女士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的採訪時説。

  理財産品儼然已成投資市場最火暴的領域,理財産品搭車攬儲等問題也愈演愈烈。理財時代似乎已經開啟,但它所需的配套條件顯然準備不足,比如推銷中的陷阱以及監管的缺失,並極有可能導致一系列亂象併為此埋下風險。

  東方證券銀行業高級分析師金麟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的採訪時表示,理財産品濫發的風險首先是操作層面上的。在向客戶銷售時,以産品銷售為導向的銷售理念會驅使推銷員自然掩蓋一些相關風險的宣傳和介紹。

  劉女士坦言,事實上,目前大部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在宣傳上確實會有意無意地忽略介紹産品風險的評級,而對客戶風險承受能力的評估也常常不到位。

  針對銀行理財産品的亂象,中國銀監會6月29日發佈了《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從宣傳銷售文本、理財産品風險評級、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理財産品銷售管理等多個方面進行了細緻的規範。據悉,本辦法有望年底出臺。

  以上管理辦法的實施效果具體還要看各個銀行的執行情況,但金鱗強調,監管層更要注重防範理財産品濫發所帶來的宏觀風險。作為表外資産發行,理財産品規避了信貸監管,削弱監管部門對信貸監管的有效性。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人民幣新增貸款3.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約5000億元,但與此同時,銀行理財産品市場進行的信貸投放規模已超過5萬億元。兩者相加,實際上今年新增人民幣貸款並沒有減少,而是增加。

  有業內人士分析,銀行通過大量代銷信託理財産品或委託貸款,“曲線”滿足客戶的融資需求,將資金的需求和供給放在“表外”匹配。“雙重表外”業務的擴張,脫離了監管者的監管範圍。由於沒有有效的的風險對衝機制,表外風險很容易失控,轉嫁表內。

  金麟認為,操作風險是銀行內控建設的問題,關鍵是把産品導向的激勵機制逐步轉向以客戶為導向的激勵機制。基於客戶風險承受能力的分析,結合客戶的資産現狀,給客戶推薦産品。

  而銀行發行信貸類為主的理財産品並不是一個很好的結構,這等於變相地讓社會部分承擔了銀行的信貸風險。但金鱗指出,這個問題涉及到金融體系改革,很難就一點來講如何完善。關鍵還是要避免行政化信貸的干預,逐步向市場化調控轉變,建立一個市場化的調控機制。

  不過有消息人士透露,監管層已籌劃對理財産品進行大的整改,大的方向是將表外資金納入表內管理,包括票據、信託在內的表外口子都會收緊。

  此外,銀監會曾在2010年就提出,商業銀行在2011年需按每季度不低於25%的降幅將表外資産轉入表內,到年底前全部轉入。由此來看,即使大規模地整改措施目前還不能出臺,未來一段時間內,銀行在此方面也面臨著重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