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宏觀面悄然改善期市迎來“紅週一”

發佈時間:2011年07月05日 07: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世華財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世華財訊]國內期市昨日迎來“紅色星期一”,商品期貨與股指期貨聯袂走強,除滬金微幅收低外,其它品種全線上漲。

  據期貨日報7月5日消息,國內期市昨日迎來“紅色星期一”,商品期貨與股指期貨聯袂走強,除滬金微幅收低外,其它品種全線上漲。能源化工品成為當日上漲的“領頭羊”,塑料期貨觸及漲停板價位,橡膠、PVC、白糖漲幅居前。有分析認為,經過前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回調,全球滯脹風險明顯降低,經濟增長環境趨好的預期推動了資本市場的強勢反彈。

  近期,美國能源部宣佈釋放3000萬桶戰略石油儲備,與此同時,中國將柴油和航空煤油進口稅率從6%調降至零。在銀河期貨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付鵬看來,中美聯手提振全球經濟已初露端倪,為了抑制不斷上漲的油價對全球經濟的傷害,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開始為全球輸出石油,而中國作為受益者,或將在近期增持美國國債。

  “中美兩國聯手的目的就是避免全球經濟陷入滯脹風險。”付鵬説,當前中美兩國經濟各有隱憂:債臺高築的美國需要維持自己的“借錢經濟”,中國則飽受物價上漲困擾。兩個全球最重要的經濟“引擎”此時聯手,將對全球經濟增長産生巨大的正面推動作用。他認為,國際金融危機後,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曾領先全球經濟恢復而快速上漲,今年2月以來的持續回調就是對此前與經濟增長不同步的修正。“在撇清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泡沫’後,中美兩國聯手提振全球經濟點燃了國內投資者的做多熱情。”

  “國內資本市場流動性的改善也是推升週一股市、期市飄紅的重要原因。”北京中期期貨研究院院長王駿認為,市場預期緊縮型調控政策已進入尾聲,年內再度加息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概率已經很低。

  隨著中國緊縮性調控政策的逐步深入,實體經濟中最具活力的中小企業正面臨著信貸資源緊缺、融資成本急劇攀升的困境。“下一階段中國貨幣政策或將出現微調,中小企業‘錢荒’的局面將逐步得到改善。”王駿説。

  宏觀面的悄然改善是否意味著資本市場的反轉呢?中國科學院副研究員余樂安認為,目前判斷行情反轉為時過早,昨日的普漲仍屬於一種強勢反彈。“6月份以來NYMEX原油價格從115美元跌至89美元一線,以原油為代表的國際大宗商品仍處於振蕩回落的大趨勢中。”

  “受歐債危機影響,美元指數此前已連續5個交易日回落。這或許是推動商品期貨反彈的又一重要影響因素。中美兩國經濟增長前景是否趨好從而成為推動資本市場中期上漲的動力仍需觀察。”王駿認為,週一美國獨立日休市,中國資本市場走出了一波獨立行情,週二美國股市、期市的開盤能否對此認可引人關注,這將成為影響國內資本市場今日走勢的關鍵。

  (王德軍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