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記者 季小舟 北京報道
前段時間知名媒體人洪晃在微博上炮轟外資銀行的理財水平引起網友的熱議,一些從事第三方理財的網友借此機會向眾多被銀行理財所傷的投資者大力推廣第三方理財,期望將更多的投資者拉入第三方理財的懷抱中。
在展恒理財的微博上,近期發佈了一連串的招聘信息;而已經在美國上市的國內最大第三方理財公司諾亞財富,預計今年將分公司擴充至65家,去年年底,諾亞的分支機構為30多家,也就是説今年的擴張規模將是整個翻倍。
目前,第三方理財機構的發展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正在激烈地爭奪市場、人才和渠道。據不完全統計,僅在北京的各類第三方理財機構就已經多達300多家,發展勢頭十分迅猛, 但第三方理財機構仍然處於監管的空白地帶,其風險也在不斷擴大。
第三方理財真的夠公正?
一般來説,作為獨立機構的第三方理財,不代表銀行、基金公司或者保險公司,站在比較公正的立場上按照客戶的實際情況為其制訂個人理財方案。
一家廣州的第三方理財機構理財經理向記者推銷:“我們不代理任何公司的理財産品,只為投資者進行資産配置規劃服務,更公正更科學。”
諾亞財富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諾亞管理著近500億元的資産,擁有2萬名客戶,在為客戶理財的過程中,諾亞並不經手投資者的一分錢資金,而是幫助客戶配置不同種類的理財産品,在客戶配置了資産後再由專業團隊進行跟蹤管理。
但第三方理財機構真的是獨立公正的嗎?
事實上,每家第三方理財機構都有著關係較為密切的合作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在産品的配置上,通常都會選擇有合作關係的金融機構産品。如好買基金網固定收益頻道近期熱推某信託公司的一款金融貸款類産品,募集規模1.8億元人民幣,期限為12-24個月,用於向中小企業發放資金貸款,預期最高收益達到11%。
目前,許多第三方理財機構已經開始推出屬於自己的私募産品,如第三方理財機構深圳融智投資顧問有限責任公司于6月25日發行了一款私募産品——融智潮商陽光私募組合寶1期信託産品。之前融智公司已經同華潤信託合作,于去年9月份發行了“華潤信託-融智組合寶1期”産品。
私募TOT産品是很多第三方理財機構選擇的模式,如好買基金推出的新方程私募精選系列TOT産品,目前已經推出了4期。
很多第三方理財機構已經不滿足於僅做下游的代銷,而是轉變角色尋找融資項目,然後再與信託公司合作開發信託計劃。
在為客戶配置資産的時候,第三方理財機構很難做到不偏向於推薦公司本身發行的産品或者是合作機構發行的理財産品。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産品中心副主任王增武指出,目前,國內第三方理財機構的主要收入來源是金融機構的佣金,理財師很有可能會根據佣金的多少來為客戶配置産品,從而有失第三方機構的公正性和獨立性。如香港上市的第三方理財公司康宏,通過理財顧問免費為客戶做理財規劃、配置理財産品,從中賺取金融機構的佣金實現收益,佣金額度在銷售額的1.5%-4%。
仍在灰色地帶遊走
儘管第三方理財目前發展得如火如荼,但是目前國內對第三方理財的法律和監管仍然處於真空。第三方理財涉及銀行理財産品、基金、信託、保險、私募等多項,這種混業經營的業務模式,牽扯到銀監會、證監會等多部門,目前還沒有監管部門願意主動&&接管。
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所長翟立宏指出,目前第三方理財機構缺乏有效的監管容易産生“道德風險”,同時也無法保證投資者的正當權益。
諾亞財富並不滿足於只做金融機構理財産品的代銷,諾亞在其網站上將自身定位為金融機構産品的産品設計及篩選專家,為金融機構篩選及設計産品超過100個,設計産品規模超過200億元。
如果參與設計了金融産品,産品在發生虧損時,諾亞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呢,針對這一點並沒有任何法律法規對其進行約束。目前,第三方理財機構的成立只需要到工商部門進行註冊登記即可,其是否有設計金融産品的資質和能力,也是一個爭議。
目前,國內第三方理財機構魚龍混雜,有的機構只提供理財諮詢,有的機構既提供理財諮詢又進行代客理財,一些沒有合法地位的私募基金就打著第三方理財的旗號進行代客理財。
而由於良莠不齊,一些規模較大的第三方理財機構實行大舉擴張的同時,一些規模較小的第三方理財機構卻出現了關門歇業的慘象。2010年上半年在廣東佛山市同華路集中開張了十多家第三方理財機構,而不到一年時間,這些第三方理財機構就紛紛倒閉。據悉,佛山市90%的第三方理財公司出現了虧損。
遊走于法律與監管邊緣的第三方理財機構,一旦出現虧損和倒閉現象,那麼投資者的權益由誰來保障,在監管明確之前又將是一個理不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