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京滬高鐵於6月的最後一天正式運營。據稱,京滬高鐵共設24個車站。各沿線城市政府在幾乎每一個車站周邊兩公里範圍內,都做了相應的規劃。出於拉動經濟發展的考慮,很多站點都設在偏遠區域。(本報今日13版報道)
從各地對待高鐵的態度來看,高鐵建設還是深入人心的。在許多城市眼裏,高鐵的開通意味着一個時代的來臨,在這樣一個一切求快的時代,你可以趕不上別人前進的步伐,但你不能在嘴上落後別人。快是時代的特徵,也是高鐵的賣點。
並不否認,今天人們需要快。過去古人嚮往的“千里江陵一日還”,按照高鐵的速度,一千里用不到兩小時。快,迎合了相當一部分人們的需求。但要看到,不是所有人都有快的需求,更不是在所有時間都有快的需求。
十多年前坐過一次慢車,從北京到張家口,很慢很慢,但是很舒服很舒服。坐著這列慢車,飽覽了沿途美景,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心境。可以説,我現在對列車的好感幾乎全來自這次慢的旅行。對於我來説,就有着慢的需求,我喜歡老火車慢的感覺。有這種感覺的人並不在少數。對於那些時間相對充裕或者一段時間充裕的人來説,他們並不厭惡慢,甚至喜歡慢。在一個一切求快的時代,想要更快不容易,你有劉翔的潛質,未必有劉翔的師傅,更未必有劉翔的努力。想要慢下來也不容易,這也是哲人常説的,適當慢一點,讓靈魂跟上來。在這個一切求快的時代,許多人的身體早已經坐上了火車,可靈魂卻還落在馬車上。
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快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快的條件。高鐵之快,背後站着成本之高,前面站着票價之高。某種意義上説,決定高鐵建設速度的,不是技術而是人們對於高票價的接受程度。高鐵定價低了,成本收不回頭;可票價定高了,百姓又承受不起。這是一對矛盾,對於那些心裏想快、有條件快的人來説,可以選擇高鐵;可對於那些心有餘而不足的人來説,摸摸羞澀的囊中,更需要的其實是普通列車。
京滬高鐵曾經表示,推出兩種票價是為了滿足不同乘客的選擇。到了如來的手掌裏,孫猴子再會跳也枉然。真正的選擇,不僅是指高鐵內部不同票價的選擇,還應該是高鐵與普通列車,甚至其他交通工具的選擇。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快的需求,都有快的條件。有些人其實並不想快,無條件快,他們有慢的需求。對於慢的需求,高鐵到底應該是一個什麼態度?此時可以做的,最起碼有兩點,其一,在票價上體現層次性,通過低票價讓更多人分享鐵路發展成果;其二,在交通工具上體現多樣性,別用高鐵來擠壓普通列車。在京滬高鐵開通之際,把尊重慢的需求提出來,有利於未來的高鐵開得更穩甚至更快。
(江蘇 毛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