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國際觀察]南海風波:越南究竟想幹什麼?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30日 06: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時代週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趙楚

  本次南海風波驟起,越南的挑釁性行為是主要的原因,眾所週知,越南在1970年代以來侵佔中國主權島礁和主權權益的浪潮中,所佔份額最大,其對南海全部島礁的主權主張與中國完全衝突,同時,2002年以來,其在主權爭議地區開採的油氣等資源獲利最大,因此,越南在如此佔便宜的情況下為何要挑起激怒中國、使事態複雜化的事端?要理解此問題,則必須了解越南的基本南海戰略思維。

  在上世紀80年代為主的時段內,越南在抗美戰爭勝利後,又經歷了兩場戰爭,入侵柬埔寨的戰爭和因中國自衛反擊而發生的邊境戰爭,作為美蘇冷戰在印度支那半島的自然延伸,這兩場戰爭遷延時間前後相仿佛。對於越南的國家戰略來説,兩場遠超過其國力的戰爭使其在亞太經濟迅猛發展的時刻失去了參與的機會。1990年,越南撤出柬埔寨,1991年,中越關係實現了正常化,這使越南真正走出了二戰和冷戰的陰影,開始以經濟為重心的新國家戰略時期,這一內部戰略重心的轉移進程,熟悉我國70、80年代之交的讀者應該可以想象。

  歷史上越南是貧油國,因此在産業發展的初期階段,越南就把南海油氣資源的攫取看做實現經濟騰飛的關鍵因素,正是此種資源的戰略饑渴導致越南將南沙主權爭端放在國家戰略最優先的序列之上。在越南戰略決策者看來,南海油氣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僅能解決國內的經濟發展需求,而且也是賺取亟需的外匯和加深與歐美經濟合作關係的契機。為此,越南除了在軍事上對大部分較大島礁採取非法佔據,加強守備軍事力量等之外,還同時採取了多種配合的政治和外交舉措,如在非法佔據島礁上設立行政機構,通過美越和解增加與中國的對抗籌碼等。

  與中國在海洋和陸地各打過一仗的越南很清楚,單方面非法佔據中國南海島礁的前提之一是過去中國海權力量的薄弱,隨著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力量成長,其單方面改變現狀而獲得的非法利益必將面對中國的索回壓力,而從軍事上來説,在現代化的聯合海空優勢力量面前,越南的軍事脆弱是顯而易見的。

  越南本身南北狹長,缺乏戰略縱深,其面向海洋的一面基本是其經濟和産業比較發達的地區,而此種地理上的局限決定了如面對來自海洋的海空聯合的打擊,越南幾乎沒有招架之功。為此,借助經濟改革取得的資金,越南開始軍備升級的過程,其中心是購買俄羅斯的先進防空導彈系統、現代化戰機、現代化的導彈護衛艦,以及具備藍水作戰能力的先進潛艇。很明顯,這些下一代裝備意在增加面對東部海洋的戰略防禦縱深,並力圖在海南島到南沙的一千余公里海洋路線中部形成阻擊力量,以防備中國海軍向南沙群島的進擊。

  1992-2001年,歷經幾乎十年的艱苦談判,中越達成了陸地邊界和北部灣水域劃界的協議,越南與中國接壤的北部邊界已變成中越經貿交流最活躍的地區,而處於半島和島嶼之間的北部灣則由於達成了水域劃界協議變成新的交流區域。意識到在陸地和密切接近中國的北部灣無法與中國進行軍事對抗,因此,採取了這种先北後南、捨近求遠的戰略思路,同時加大對南沙佔據資源的開採力度,又以南沙油氣開採獲利進行軍備升級。可以説,先北後南、捨近求遠、以空間換時間、以資源換軍備,就是越南的基本南海戰略。

  越南的戰略思路不可謂不精緻,但這項戰略有兩個先天的缺陷:其一是歷經30年高速發展,中國的總體國力已經遠非越南所能趕超,增大軍事籌碼是可能的,但要與中國進行長期軍備競賽,卻是越南不可能承受的戰略之重,而與中國的合作,搭乘中國崛起的便車,則是越南加速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其二,中俄、中美均在過去數十年中發展出一套與冷戰中美蘇關係截然不同的複雜關係,戰略利益互相嵌入很深,借助外部強權的軍事結盟來鞏固南海侵佔成果的前景十分渺茫,而中國高速成長的海權力量主要方向就是南海,而南沙主權和主權權益的收復則是中國海權成長的必然結果,甚至是指標性的目標。對此,越南不可能不聞不問,置若罔聞。

  因此,越南不斷表示與中國談判解決南沙主權爭端的意願,也採取了相當步驟的對華合作政策。總而言之,越南清晰意識到,軍事和外交的籌碼並不能抵消中國力量的非對稱優勢,同時經濟為重心的國家戰略也不能允許與中國進行大規模軍事對抗,或對華關係的倒退,因此,我們可以大膽前瞻,越南近年乃至最近在南海的各種動作,無非是走上談判桌之前為自己增加氣勢和籌碼的小動作而已,目的在於儘量在中國的耐心耗盡之前拖延開談時間,在實在不得不談之後,儘量提高要價,並最終儘量利用中國的克制保持已有成果。

  作者繫上海戰略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