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降關稅為貿易糾偏方法正確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6日 22: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導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經濟導報評論員 蘭恒敏

  當前中國居民消費明顯呈現出國內消費偏冷、消費能力外流的格局。

  根據商務部公佈的數字,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697億元,同比增長16.9%,增速比4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1-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268億元,同比增長16.6%,增速比1-4月份僅僅“象徵性”地加快了0.1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關於深圳居民赴香港打醬油、中國人到國外狂購奢侈品的報道不絕於耳。世界奢侈品協會6月9日發佈的報告表明:截至今年3月底的近一年內,中國人在歐洲市場購買奢侈品消費累計近500億美元。而法國、意大利、英國主要區域奢侈品商業的消費區近一年間的有效購買數據顯示,六成以上的購買者為中國人。2010年2月初至2011年3月底,國內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達到107億美元,而同期國人在歐洲市場購買奢侈品消費累計是國內市場的4倍之多——中國奢侈品消費嚴重外移。

  消費“內冷外熱”,原因是什麼?

  《光明日報》撰文分析,中國對奢侈品進口徵收高關稅是重要原因。據不完全統計,在手錶、箱包、服裝三類主要奢侈品牌中,加上綜合稅率與環節成本,內地市場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大量的高端消費流失在境外,還與國內高檔商品代理制度有關聯。此外,渠道的壟斷,也造成了奢侈品價格居高不下。

  筆者以為,除了上述直接原因,匯率和貿易的不平衡才是造成中國高端消費流失境外的根本原因。由於人民幣升值,單位人民幣貨幣的購買力提高,中國人到國外購物當然滿眼是“便宜貨”。中國奢侈品消費嚴重外移,只是強大的人民幣購買能力自然釋放的一種形式,很正常。

  不過,國內消費百般刺激卻依然平淡,消費能力外移不用刺激卻擋也擋不住,這讓管理層十分苦惱。要改變這種狀況,還是要從調整匯率和貿易政策格局著手。要通過降低關稅、增加進口等手段,平衡國內購買力的內在衝動壓力。

  財政部日前宣佈,自今年7月1日起,我國將大幅下調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進口關稅,其中柴油、航空煤油將以零關稅進口。這是在今年初已對600多種商品實施較低進口暫定關稅基礎上的又一次力度較大的降稅措施。這種政策安排無疑是聰明的:與其手攥一大把“沒用”的外幣,還要增發基礎貨幣推升國內通脹水平,不如多進口一些原材料和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等,促進對外貿易平衡,保證國內經濟平穩運行。

  下調油品進口關稅的時機選擇上也比較“幸運”。截至上週五收盤,紐約市場8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為每桶91.16美元,全周下跌2%,創4個月來的新低,相比之前每桶120美元的高價,已經跌去相當一塊。趁油價便宜多進口一些儲備起來,既釋放了購買力和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又能拔掉未來通脹的一個“引信”,有利於經濟的平穩發展。

  當然,有些人擔心進一步降低部分中高檔商品的關稅,會刺激奢侈品消費過度,形成“攀比”風氣。其實,這種擔心沒必要———富人花錢是富人,不花錢就不是富人、不存在貧富差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