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小鎮青年,心懷世界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4日 22: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觀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操行評語

  莊雅婷

  每個城鎮都有自己的詩人。詩人的心願往往和城鎮的規模成反比——小鎮越小,對外面的世界嚮往便越大。世界,這是個多麼奇妙的詞,一想到有那麼多人的生活和自己完全不一樣,這一點就足足令人神往了。你看即使生在北京和上海,人依然會被“無窮可能性”這樣的詞彙迷倒不是嗎?

  詩人是迷人的,那種與現實格格不入的情懷。我聽人描述過那種日子,在潮濕悶熱的閣樓裏,他的少年時代,翻開一本來源不詳的繁體字雜誌,突然發現還有那麼一種表達方式,和之前完全不一樣;他在苦學英語的少年時代,發現原來有更好玩的文章,居然是在學英語的時候接觸了那麼好玩的文章……也許是從那個時候起,他的世界,仿佛已經將一部分跟他沒關係的生活橋接了起來。他深深的為之著迷,因為,那和自己存身的這個小鎮差別太大了,他應該屬於那個世界。

  其實,中國的小城和小鎮在我眼裏多麼迷人啊。詩意與現實、尷尬與衝動、鄉願與展望結合得多麼好,意識和手段相互掣肘,就好像藍色玻璃白色馬賽克的建築與老房子鱗次櫛比的延伸開去、不銹鋼城市雕塑與老街的木制房屋兩廂對照的左右開弓,這才是現實的中國。我有一個朋友,當別人都去歐洲旅遊的時候,她毫無興趣,理由是:“經過那麼多輪電影電視和書報洗禮,我不用去都知道到了那裏會發生些什麼,但假如你把我扔到中國的某個縣城,我真的不知道會遇見什麼。這才是讓我覺得迷人的事兒。”

  是的,當下中國才是熱土,一切都在變化中。這很迷人。但小鎮青年們,也許不這麼想。整個新世界他們還沒來得及一一體驗呢。後來,他們離開了那些小村小鎮,走進了大城市。再後來,他們變成了著名媒體人、網絡精英、廣告公司創意總監、專欄作家、意見領袖……這算是沒有脫離理想的詩意落地職業吧。他們言必談喬治奧威爾、米蘭昆德拉,看新聞只上CNN和BBC網站、看雜誌只推崇《紐約客》和《紐約時報》、寫一篇文章不加上點外國人名就無法成句——引用美國人和英國名人算什麼!起碼也得是俄羅斯和波蘭才證明你有真正的人文關懷與悲天憫人情懷!然後,只要你的生活方式和別人稍微不一樣,立刻就會被他們定義,他們如教參書一樣整出個新的某某群族來概括你。很可笑不是嗎?這與當年的小鎮情懷是多麼背道而馳,在中國我們需要更多的定義。當然,他們熱愛網絡,蹲守於此。如果恰逢有什麼國際重大新聞事件發生,一定可以第一時間看到他們的議論、看法。

  可這多麼像揪著自己的頭髮妄圖離開地面。在你討論美國憲政的時候,連我們的村鎮組織結構都不清楚吧。當你自行把農民工、紡織女工、環衛工人都定義為弱勢群體的時候,這是不是也是另一種歧視?詩人生活不能自理通常會被視為必要附加值之一,可你連上街買東西砍價都不會,又怎麼能告訴我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我敢相信嗎?海市蜃樓固然美麗,但終歸是虛幻的,那麼你為什麼覺得這樣的精英姿態有助人生的深刻?“小鎮青年,心懷世界”是我們用來嘲笑很多浮萍式公眾人物的刻薄詞兒。我的意思是,你以為越過太平洋就算視野開闊,但這恰恰是你格局小的標注。只有無知者才會求知若渴,只有身處逼仄之地的人才嚮往遼遠。我理解這是一個動蕩的時代中急需補課的迫切心情,但,假如書讀得好,分數拿得高,就以為自己儼然具有教授資格,這種事,又荒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