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飽受融資之困的保障性住房建設迎來體制破局,國家發改委鼓勵投融資平臺公司發行企業債券進行保障房項目融資,被認為是政府大舉推動保障房融資創新的重要信號。
這是繼6月17日財政部公佈2011年地方政府債券首次代理髮行計劃、旨在以地方債資金撬動保障房建設之後,國家部委在一週內第二次從政策方面為保障房建設開闢融資渠道。
自從國家發改委發出地方政府可以運用企業債為保障房融資後,雲南、廣東、安徽等地表示將發行企業債。實際上,在國家發改委的文件正式出臺之前,已經有多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發債為保障房建設融資。
5月31日,山西大同市經濟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發行了25億元公司債,其中14.7億元擬用於大同市廉租房建設,其餘10.3億元擬用於補充公司營運資金和市政建設。該期債券為6年期,票面利率為6.50%,債券存續期內固定不變。
有業內人士預言,在保障房建設的巨大資金壓力下,與保障房建設相關的國家或地方性融資創新計劃將會被陸續推出,保障房融資有望形成由點到面的突破,從根本上破解保障房融資的瓶頸問題。
國家密集發佈金融政策意在吸引民間資金涌向保障房建設。而除了“自上而下”保障房融資機制創新外,各地方政府以及各類投資主體也開始積極探索“自下而上”的融資渠道,雙軌並行的“政府+開發商”保障房融資模式日漸明晰。
保障房債務融資破冰
國家發改委日前已經下發通知,鼓勵各地利用投融資平臺,申請發行企業債券,優先用於保障房建設。部分地方政府開始著手準備推出保障房企業債融資計劃。
根據北京住總集團董事長張貴林在6月22日向媒體透露的信息,北京住總集團、北京首開集團和北京金隅集團等保障房建設大戶正計劃發行500億元企業債,其中相當大比例資金用於保障房建設。
安徽省發改委發佈的一份落款日期為6月15日的通知顯示,國家發改委已發佈指導文件,要求簡化地方政府發行企業債支持保障房建設的審核環節,並要求縮短核準週期。這意味著儘管全國清理地方債的風暴仍在繼續,但為了解決保障房資金缺口,決策層仍然給地方平臺公司開闢了綠色通道。
中國房地産經理人聯盟秘書長陳雲峰認為,上述舉措意味著保障房建設專項融資的瓶頸已經突破。莊淩顧問董事總經理張映光則認為,保障房融資可以依靠企業發債完成,看似只是為1.3萬億元保障房建設提供了一個融資渠道,但實際上具有房地産行業開啟直接融資路徑的特殊意義,預示著今後保障房的融資路徑上可能會出現更多的融資創新。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此前曾多次建議,保障房建設需要多部門協作,不斷創新融資機制,拓寬融資渠道,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
有業內消息稱,與保障房相關的融資創新計劃,可能包括房地産信託投資基金、保障房房地産基金。前者原本在去年11月進入最後的審批程序,但因為恰遇房地産新一輪調控,且由於該基金審批程序和行政管理的複雜性,最終無果而終。保障房房地産基金,則主要由全國工商聯房地産商會在推動。
保障房融資創新的背景來自巨大的資金壓力。根據住建部估算,2011年度建設保障房投資需要1.3萬億到1.4萬億元,其中有8000多億元是通過社會機構的投入和保障對象以及所在的企業籌集來的。剩餘的5000多億元資金,將由中央政府和省級人民政府以及市縣政府通過各種渠道來籌集。
目前,國內保障房建設資金主要依賴財政預算安排、土地出讓凈收益、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安排等,但由於資金需求量巨大,這些資金對於保障房建設僅是杯水車薪。
因此,制度破題被視為民間資本參與保障房建設的關鍵環節。業內預計,在體制瓶頸打破之後,除了財政預算安排、土地出讓凈收益、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之外,接下來將有更多的保險資金、社會資本被允許進入保障房建設。
多融資渠道疏通
國家發改委的一紙通知為上述融資打開了希望之門,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各類投資主體的“自下而上”融資創新則成為破解保障房資金難題的重要部分。
目前,不少地方政府都成立統一的保障性住房融資平臺,這也是很多省市的常見做法。比如,近期湖南省決定設立湖南省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資公司,為湖南提供一個保障性安居工程專用融資平臺。該平臺註冊資本45億元,由湖南省政府全額出資。
此前,陜西、山東青島等地區,已紛紛成立了各自的保障性住房建設融資平臺,其目的就是承擔起保障房建設的資金“蓄水池”的功能。
這些融資平臺的意義在於,包括銀團信貸、保險資金、社保基金等在內的各類型資金,很容易以不同的創新方式紛紛流向保障房建設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天津市保障住房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與由15家商業銀行共同組建的銀團簽訂貸款協議,規模高達200億元,意味著金融機構支持保障房建設已經在資金籌措、信貸機制建設方面找到了新的路徑。
各級政府為保障房建設的資金難題發掘了多種解決途徑。早在2010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便聯合確定北京、天津等28個城市為利用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城市,133個保障房項目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約493億元。
實際上,除了信貸資金,保險資金也一直謀求進入保障房領域。5月,上海城投與中國平安共同推出“平安-城投控股保障房項目債權投資計劃”,募集不超過30億元的資金,用於支持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設。
另一個引人關注的大型資金是社保基金。早在今年年初,社保基金向南京保障房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發放30億元的信託貸款,用於該市4個保障房項目的建設。
一些社會資本則發起成立了保障房類基金。有消息稱,作為國內首個公租房基金,建銀精瑞將以私募股權基金方式運作,基金申請方案已報送國家發改委和住建部,首期擬募集100億元,未來3年內將在全國範圍內投建數百萬平方米的公租房。
上市公司華遠地産發佈公告稱,公司同意控股子公司北京市華遠置業有限公司作為發起人股東之一,參加投資設立建銀精瑞公租房建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6月4日,首開股份發佈公告稱,將向銀行間市場發行不超過43億元的中期票據,所募集資金全部用於保障性住房項目的建設;6月10日,棲霞建設發佈公告稱,將發行一筆不超過17億元的中期票據,用作西花崗保障房項目配套資金。
即便保障房建設仍面臨不小的資金缺口,但有分析認為,相對於依然充裕的流動性,特別是大量尋找投資渠道的民間資金的存在,倘若在制度上進行創新,各類資金將有望穩定地流向保障房建設領域,未來幾年保障房建設的資金缺口也必然得到彌補。(第一財經日報 黃樹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