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格林斯潘與伯南克風格之比較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4日 07: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大衛韋塞爾2009年出版了《我們相信美聯儲》一書,中文版新近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引進。這本書還原了美聯儲危機調控、救市諸多重大舉措施行的背景,對伯南克等美聯儲官員所起到的作用及所犯錯誤作了客觀敘述和評價。

  韋塞爾直言不諱地指出,“伯南克成功地讓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高度團結起來,還推動美聯儲嘗試了很多之前從未試過的做法與策略,至少是自 大 蕭 條 危 機 以 來 從 未 有 過 的 行為”,進而使美國經濟避免再次陷入大蕭條,如果沒有伯南克,美國經濟很可能比現在更糟糕。從這個意義上講,伯南克的表現遠遠好于格林斯潘,以及他在學者生涯中重點研究過的大蕭條時期美國貨幣政策的舵手們。

  金融危機引發對美聯儲的抨擊

  2007-2009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不同觀點立場的人們都在猛烈抨擊美聯儲。堅信政府干預有助於控制和扼制金融風險的一派認為,美聯儲多個監管部門長期寬縱資産證券化,消極履職,使泡沫和風險急劇累積。對應的,基於對政府干預的懷疑和排斥,也有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美聯儲的監管才是造成危機的原因,甚至從根本上否認美聯儲這個機構及相應監管體制存在的必要性。

  同樣,因為曾會同美國財政部應對危機採取的救市政策,美聯儲因此備受指責。有人認為救市政策扭曲了市場信息,無助於市場秩序的恢復;也有人批評美聯儲救市做得還不夠,譬如,該部門決定放棄救助雷曼兄弟,就低估了風險、忽視了危機的嚴重程度及其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純屬“揚湯止沸”的錯誤干預。

  格林斯潘與伯南克風格之比較

  外界針對美聯儲的批評,很大一部分是對美聯儲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和現任主席伯南克的。格林斯潘在美國乃至全球投資界的聲譽曾接近宗教偶像,知名度遠遠超過了美國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和國會領導人,美國人普遍感覺他比總統還值得信賴。格林斯潘曾被形容為“金句王”,其晦澀含混的政策表態,是投行和投資者熱衷競猜的“神諭”。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儘管造成危機的技術性原因都與格林斯潘有關(美國聯邦基金利率長期過低、輕視乃至無視房地産市場泡沫和次級貸款市場隱患、高估大型金融機構的自律性,等等),他也親口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承認“我花費了40多年的時間總結出了這一套理論,而且大量證據表明這套理論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對美國經濟發展的貢獻非常大。然而,它現在竟然不管用了”,但由於2007-2009年金融危機不是在其任內爆發的,因此在專業投資者之外的公眾心中,格林斯潘這個名字仍比美聯儲以及現在掌控這家機構的伯南克值得信任。

  伯南克在入職美聯儲之前,對美國1929-1933年大蕭條有過精湛的經濟學學術研究。在接替格林斯潘擔任美聯儲主席後,伯南克在政策思路和工作方式等方面體現出與前者截然不同的風格。伯南克刻意避免像格林斯潘那樣以明星的張揚方式取悅于華爾街和媒體,不僅一改格林斯潘金句風格,自己把政策信息闡釋得清清楚楚,而且也倡導美聯儲內部的民主風氣,鼓勵美聯儲其他領導和學者用清晰的表達向市場喊話。多年來已經習慣格林斯潘的市場各方,對伯南克此舉表現出強烈不滿———請注意,在伯南克(及其掌控的美聯儲)還沒來得及就溝通方式、風格與市場達成契合一致,次貸危機就已經爆發,這不能不説是美聯儲救市等一連串政策動作得不到好評的重要原因。

  伯南克和美聯儲註定要在險境中前行

  更關鍵的問題在於,次貸危機及由此牽出的系統性金融危機,大大超出了伯南克在內美國政經各界精英的思想準備。因此,儘管伯南克帶領美聯儲與美國財政部、各大投行以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政企組織通力合作,採用更為透明公開的方式,力圖驅散市場擔憂和疑慮,卻因為救市政策方案是在倉促之間出臺的,註定只能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簡而言之,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在耗費鉅額資金投入救市之後,並沒有立竿見影的完成社會公眾與投資者信息重建這一關鍵任務。

  伯南克、保爾森、蓋特納等人在時任美國總統布什的鼎力支持下積極救市,還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在救助貝爾斯登和美國國際集團的時候,美國總統和財政部都無法批准鉅額資金投入救市,但美聯儲可以;並且,美聯儲還通過增發貨幣向市場新注入了幾萬億美元的信貸資金。《華爾街日報》資深編輯、普利策獎得主大衛韋塞爾就此指出,這標誌著美聯儲已經擁有了美國政府第四大分支機構的地位和能量,且超脫于總統和國會控制,不能不引起各界的注意和不安。伯南克和美聯儲的日後作為,要在高度警惕的政治和社會輿論氛圍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