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脆弱的城市排水系統引發多地城區內澇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4日 0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期,《六月到武漢去看海,在武大操場游泳,坐公交衝鋒舟》等多篇反映大雨導致城市內澇的帖子引來網民的“圍觀”。網民“牧陽光”在一篇帖子中説,18日武漢大雨導致全城內澇,微博上出現最無奈的話語:各大院校普遍被淹,愛玩的“童鞋”在操場上盡情暢遊,至於是否有人在操場上摸到武昌魚不得而知。

  以往鮮亮的城市在瞬間變成“水城”,暴露了一些看似“現代化”的城市在城市排水系統的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等方面的嚴重落後。城市像攤大餅一樣的越擴越大,而城市“內核”卻越來越空。在看起來堅硬的城市外表下,幾場大雨澆出了城市的脆弱不堪。

  “城市內澇”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年年出現,但凡遇到“強降雨”,都逃脫不了公交車變“衝鋒舟”、車庫變“水庫”的命運。我們的城市管理者是否想到排水設施已年久失修?江西贛州城市排水系統還是宋代遺留下來的,讓多少管理者汗顏?廣州武漢等大城市紛紛陷入“汪洋”之中,還有多少城市只看“地上”、忽視“地下”?

  只追求短期的效益,讓城市發展模式已走向“畸形”。反觀國外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法國巴黎地下排水系統長達2347公里,規模超過巴黎地鐵。下水道擁有通暢的排氣系統和充足的空氣,兩旁有寬約1米供檢修人員通行的便道,被地方市政當局作為旅遊景點供遊客參觀,就算出現百年一遇的暴雨,也不可能出現內澇怪象。德國漢堡有容量很大的地下調蓄庫,洪水期既保證排水通暢,又實現了雨水的合理利用。

  與國外相比,我們竟然可以忍受年年“內澇”的現實,可見我們的承受力有多強大。然而“內澇”不僅給民眾生活帶來不便,更重要的是,給社會造成了巨大財産損失。而這些損失由誰來賠償?相關部門與其在內澇後做“修補”工作,不如提前規劃、未雨綢繆,完善城市地下排水等配套設施建設,造福一方百姓,為民眾提供便利的城市生活環境。城市高樓林立的“外衣”看起來華美,卻是“中看不中用”,這樣的城市只適合“參觀考察”,而只有生活其中的市民才能真正體會到城市是否“宜居”。舍本逐末的城市發展思路經不起推敲,幾場暴雨讓排水管網徹底暴露,更讓城市窘態百齣、狼狽不堪。城市建設管理者需要認真吸取教訓,更新城市規劃建設理念,加強城市公共管理和應急機制,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要知道,城市不是用來“觀光”的,而是用來“居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