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昨天,京滬高鐵上海虹橋站工作人員演示使用二代身份證刷卡進站。新華社發
本報訊備受關注的京滬高鐵開通日期最終敲定。昨晚,鐵道部發佈消息,京滬高速鐵路定於下週四,即6月30日下午3點開通運營。
根據鐵路客戶服務中心網站昨晚發佈的開行方案,6月30日下午3點,北京南站、上海虹橋站同時開出京滬高鐵首趟高速列車。其中,北京南站首發G1次動車組,13點50分開始檢票,14點20分停止檢票。同日,經京滬高鐵,北京南站發出12趟至上海、杭州、濟南、南京等地的動車組。
今天9點起,京滬高鐵車票開始發售。旅客可通過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網站(www.12306.cn)、車站售票廳、車票代售點等多種途徑購買京滬高鐵車票。
採用網絡購票的旅客,用二代身份證購買電子車票後,可以不出紙質車票,直接憑藉二代身份證進站。
此前,鐵道部已公佈京滬高鐵全程票價和各站之間的票價,京滬全程票價最低410元。根據京滬高鐵運行安排,北京南站始發的京滬高鐵動車組將有69對。
京滬高鐵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線路里程最長、技術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是我國快速鐵路網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公交配套
北京南站15條公交線加車
本報訊(記者鄧杭)京滬高鐵即將開通運營。公交集團昨天表示,15條始發和途經北京南站的公交線路將增加線路配車,一旦高峰小時線路出站車輛平均滿載率達到30%,車輛將縮短髮車間隔。
京滬高鐵開通初期,預計進京客流將每日增加5.7萬人次,日到發客流總量將達20萬人次。為此,529路、652路、20路、72路、102路、106路、458路、特8快外等線路將各配備2部機動車。
>>訂票
1.春運高峰期,旅客憑有效身份證件(居民身份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護照),一次可訂同日期、同車次、同席別的車票3張。
2.其餘時間根據客流淡旺季進行調整,最多一次預訂車票不超過9張,訂票次數不限。
3.實名制車次一個有效證件,一次只能訂購1張票。一次訂票最多5張,即不超過5個不同證件訂票(春運期間限訂3張)。一張有效身份證件同一乘車日期、同一車次、同一乘車站只能購買一張實名制車票。
>>取票
1.訂票成功後,市民可憑訂單號、訂票時的證件原件在北京鐵路局管內任一車站指定窗口或車票代售點取票。
2.電話訂購學生票,取票時需出示學生證,刷學生優惠卡取票。
3.電話訂購殘疾軍人票,持有效證件到車站指定窗口辦理取票。
4.旅客由他人代取車票時,須同時出示訂票人和取票人身份證原件。
5.訂票成功後,系統生成訂票單,旅客需注意系統語音提示取票時間,超過保留時間訂票單自動取消。
>>收費
1.市民撥打95105105接入電話訂票系統,電信運營商按規定收取本地市話通話費用,無其它增值費用。
2.在車站指定窗口取本站始發車票時,不收取票價以外的任何費用;取其它車站始發的車票時,收取5元異地購票服務費。
3.在代售點窗口取票時,按國家計委、鐵道部《關於規範鐵路客票銷售服務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計價格〔2000〕146號)的規定辦理,只收取5元/張的客票銷售服務費。
■鐵路調圖
京津城際將增40對
本報訊昨天,記者從北京鐵路部門獲悉,7月1日起,鐵路運行圖將調整,北京站將增開一對至泰州的特快列車,一對至牡丹江的快速列車。此外,京津城際日開行列車將由70對增加到110對。
北京站將新增列車2對、變更列車2對,北京西站變更列車等級2對,北京北站變更列車1對、停運1對。
此次還將北京南站京津城際列車調整為110對。據了解,目前京津城際工作日開行的列車為70對,週六日開行75對,小長假、春運、暑運期間為100對,目前到武清的為11對。
>>京津城際調整
北京南至天津一站直達動車組80對(車次C2001/2-C2159/60)
北京南至天津武清一站停車動車組20對(車次C2201/2-C2239/40)
北京南-天津-塘沽動車組10對(車次C2271/2-C2289/90)
>>新增列車
◎北京-泰州特快列車
T215北京19:38開泰州次日8:59到
T216泰州20:05開北京次日9:43到◎北京-牡丹江快速列車
K295北京11:56開牡丹江次日9:14到
K296牡丹江12:20開北京次日10:40到
◎北京西站變更等級旅客列車2對
北京西-安慶1427/8次,變更為快速列車,車次為K1071/2次
北京西-阜陽1621/2次,變更為快速列車,車次為K147/8次
>>變更運行區段◎北京站變更運行區段旅客列車2對
太原-瀋陽北K1112/3K1114/1次運行區段變更為大同-瀋陽
北京東-承德6417/8次運行區段變更為北京-承德◎北京北站變更運行區段旅客列車1對
北京北-隆化4449/50次運行區段變更為北京北-承德,車次改為4471/44473/2次◎北京北站停運列車1對
北京北-灤平6453/4次停運
>>變更等級
本版采寫除署名外均據
本報記者易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