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6月19日文章,原題:關於中國商業的5個誤解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約翰奎爾齊對東西方事務見解獨到。以下是他眼中關於中國商業的5個誤解:
第一,中國消費者不消費。對於任何逛過上海南京路的人而言,這個觀點都十分荒謬。不久以後,中國將成為世界奢侈品的最大市場。儘管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但國內消費佔GDP比重僅是美國一半。這是因為中國90%的人口年收入不足5000美元,他們的生活充滿風險。最大的風險莫過於生病。中國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醫院通常要求病人繳納現金。現在,中國政府正投入大量資金完善醫保體系,這將使中國消費者敢花錢。
第二,中國消費者不善社交。雖然臉譜網站不在中國運營,但這裡並不缺乏中文社交網站。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共有2.65億中國人參與社交網絡,平均每週在線5.6小時,好友數量平均為67個。如果商品的評價通過這個媒介傳播,速度可以想象。此外,中國人還走在團購的前沿。
第三,中國會倣造但不會創造。確實有部分中國企業沒能達到質量管理標準,也有一些晚上偷偷造假貨。但整體上看,中國向世界市場輸送的幾乎每種商品都是高質量的。最近,由於工資和生活水平提高,低技術工種正向越南和印尼轉移。中國經濟能適應這些更講究知識創造、更強調服務的行業嗎?3個原因讓人們樂觀其成。首先,不少中國企業已成為加工製造業的行家裏手和創新典範。其次,很多中國企業通過打造自己的品牌和投資研發,已獲取不小利潤。再次,中國大學前所未有地培養出大量工科博士。
第四,中國經理人不會走向世界。中國國內市場廣大,就像100年前的美國。然而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全球一體的經濟環境中。為了成功,絕大多數中國經理人都知道,他們必須培養全球視野。因此,中國經理人將不會局限于中國企業,他們也將瞄準跨國公司。
第五,中國學生很被動。近期,上海學生在一次全球調查中問鼎,他們的數學等科目的成績位列世界第一,這迅速招來西方的批評。西方認為這反映中國學校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和過度競爭造成的壓力。但也有另一種解讀。創新者首先必須接受訓練。想跳出盒子就必須先練好基本功。中國商校的學生同樣樂於參與討論並提出苛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