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北京時間6月9日淩晨,《華爾街日報》刊登題為《保證金上調成為商品市場的新風險》的評論文章,現全文摘要如下:
商品投資者長期以來已經適應了戰爭和颶風造成的市場的無序波動,但是最近投資者已經開始適應一種新的風險:保證金上調。
保證金設計的初衷是為了幫助減少市場交易的風險,和平息過熱的市場。
但是最近,這一安全閥被指責對白銀、汽油和棉花等大宗商品市場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隨著商品價格瘋狂的波動,許多大型的商品交易所都提高了對抵押品的需求,這造成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使許多投資者清算了他們的資産組合,導致一些商品價格一夜暴跌。
美國休斯頓大學鮑爾商學院的金融學教授Craig Pirrong表示:“無論什麼時候採用保證金措施來應對價格高度波動等市場環境,這基本上都只是加劇了對這些環境的影響。這更趨向於強化最初的市場震蕩。”
Pirrong教授表示,今年4月底白銀期貨價格的無序波動就是很好的一個例證。投資者現在仍然抱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團(CME Group Inc)在短短八個交易日內五次上調保證金的“違規”做法。在4月25日至5月5日期間,芝加哥交易所將白銀交易保證金上從原來的6%上調至12%至2.16萬美元,這導致白銀價格在此期間暴跌了25%。
在5月初,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同樣上調了汽油的保證金達48%,而後汽油價格很快就下跌達15%。5月中旬,當棉花價格上漲至2美元每磅時,洲際交易所美國期貨分所(ICE Futures U.S.)上調了其棉花交易保證金50%,第二天棉花價格就下跌了5%。
商品交易商們通常對保證金的上調最為敏感。商品交易市場最吸引投資者的一點就是高波動性和抵保證金——通常只有合同價值的5%至8%——這使得投資者可以利用有限的資本賺取更多的利潤。而美國股市交易對保證金的需求通常為20%。
對市場中的大部分投資者,保證金的設定過程是神秘的,這使他們很難預測運營商是否會上調或下調保證金或何時上調或下調。
這種不透明的缺乏激怒了約翰格雷,他是致力於經濟和市場分析的網站EconMatters.com的一名研究員。格雷説:“交易所運營商應該讓保證金的調整更加透明。”他補充説,保證金應該始終保持在合同價值的某一固定比例,而即使要變動,運營商也應該給出更多的警告。
不過,讓然有一些人認為當前的系統是合理的,因為他們認為如果運營商給出更多的信息,交易商們就能夠對賭這個體系。
格雷説,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應該在更早的時候就上調白銀保證金,他表示,當白銀價格早在3月份突破每盎司40美元的時候,交易所就應該看到這樣的紅旗警告並大幅的上調保證金。(騰訊財經 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