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信息時報訊 隨著國內股市波動加劇,房市投資低迷,民間資本涌向藝術品市場這一“藍海”的趨勢在加強。近日在拍賣市場上元代王蒙《稚川移居圖》以4.025億元成交,創今春拍賣中國古代書畫作品成交新紀錄。近期幾則涉及古玩收藏的新聞,無不透露出目前投資市場對於古玩藏品的興趣急劇上升,藏品價格不斷被炒高。
但記者調查發現,投機心理也滋生了古玩市場價格虛高、贗品氾濫等亂象,對更多涌向古玩、藝術品市場的投資者來説,遭遇風險遠比“撿漏”獲利的概率大得多。
藏品市場亂象多
“現在的貨都漲了,像這塊玉鐲子,春節前只賣幾百元,現在拿下得2000多元。”在上海雲州古玩城經營玉器的一位經營者倪先生説,“現在股市、房市投資低迷,不少熱錢開始涌向古玩市場,估計還得漲。”
“一套幣不帶4字的2萬8千元,帶4的2萬6千元,成交!”在雲州古玩六樓錢幣市場,正在“吃”貨的店主説,“去年價格是1萬6千元,翻了將近一倍,利潤非常好,將來還要看漲。”
海派美術館的萬峻池則認為,資金的大量涌入是促使古玩市場繁榮的最主要原因,但投機也造成市場的價格虛高亂象。他説:“作品價格虛高不下是惡意炒作的結果。”
贗品橫行是古玩市場另一亂象。經營玉器十幾年的倪先生勸誡投資客:“如果準備投資經營,千萬要慎重,現在贗品太多,沒有好的眼力不要輕易涉足。”他拿出一塊玉説:“這是我花4萬多元收購的,以為是塊和田玉,後來發現是阿富汗玉,這個東西只值幾十塊錢而已。”
萬峻池説,利用玩家不成熟心態來拍賣炒作牟利,已經是業內公開的秘密,只是手法不同。
虛假拍賣締造增值神話
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舉例:“當時拍賣這幅畫,我們承受的底價是1.8萬元左右。為了炒起這幅畫,就請‘托手’不停地往上叫,但當時沒料到現場有一位浙商直接把價格叫到了32萬元,但我們還是沒有出手這幅畫。”他解釋説,這樣做是為了給這位畫家在市場上“造勢”,於是這類作品就被輕鬆“炒高”了,暴利也就産生了。
除了炒作抬高作品價格外,把低廉的現代工藝品“鑒定”成具有巨大收藏價值的文物也是演繹藝術品神話的手段之一。江西省景德鎮市現代藝術瓷經銷商楊經理(化名)告訴記者,現代瓷的鑒定證書容易買到,只是請藝術家簽字要費些週折,但他表示可以搞定。有了“鑒定證書”,一件普通作品的身價可翻十倍。
藝術品市場的火爆也催生了層出不窮的造假手段。在上海某古玩城,一位老闆拿出一枚假翡翠戒指説,“這枚戒指的色彩就是用硫酸、明礬等化學顏料滲入的,如果是真的,這得值好幾十萬元。”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