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本月16日召開的“中小企業板監管與發展座談會”上,深交所理事長陳東征表示,深交所將根據公司的誠信記錄,對中小板公司實行差異化的監管政策。 從座談會透露的信息看,差異化監管的核心是針對中小板運作中出現的問題,按照“放鬆管制、加強監管”的要求,先設計出一套科學、客觀的分類指標,然後再根據分類結果,實行差異監管。即:對於誠信記錄較好的公司實行信息披露事後審核,加大對公司進行再融資、並購重組、股權激勵等事項的支持力度,讓一部分優秀的公司得到更好的發展;對於誠信記錄有污點的公司則加強監管,積極化解風險,從而引導上市公司進入重誠信、講規範的良性發展軌道。
差異化監管作為一種獎優罰劣式的監管方式,實際上既不深奧也不難辦,按理説來早就該實行,不應等中小企業板建立已有7載、各種問題已開始顯現後的今天才來“創新”,但筆者還是要為這種“遲到”的監管方式叫好。
眾所週知,資本市場一直以來實行“一刀切”的監管模式,無論上市公司信披工作規範與否、質量如何,都一視同仁、不加區分,統一監督、統一管理。這種單一化的監管方式既挫傷了那些講誠信企業的積極性,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護非誠信企業的作用,導致企業監管工作的局限性和監管效果的有限性,這也是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板公司之所以在信披方面存在不及時、不準確、不真實等一系列問題的重要原因。通過實行差異化監管,獎優罰劣、區別以待,對於徹底解決至少是有效緩解上述問題,促使更多的上市公司重誠信、講規範,進而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無疑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不僅如此,實行差異化監管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引導上市公司“珍惜機遇、敬畏市場、尊重投資者”,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監管理念導向上的重要變化,説明監管層已把目光更多地轉向普通投資者一方,體現了精心呵護資本市場的良好用意,傳遞出維護股市穩定發展的積極信號,讓投資者看到了股市的美好未來。
但初衷和結果畢竟是兩碼事。“遲到”的差異化監管政策究竟行不行得通,不僅有賴監管者的決心,而且取決於監管者的智慧。首當其衝的問題是,誠信記錄是否科學?作為差異化監管的前提———上市公司的誠信記錄準確與否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差異化監管的成效。一方面,誠信記錄的內容、項目的設定一定要科學;另一方面,記錄的過程和方法也要科學,盡力避免人為操控的因素,真正做到客觀、真實,為差異化監管奠定紮實的基礎。
其次,誠信記錄功效如何?差異化監管實際上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即使誠信記錄的實體內容和記錄過程都達到了客觀、真實的要求,排除了“記錄好≠誠信好”的可能,但同樣存在一定的監管隱患和風險。與資本市場本身風險的動態性一樣,上市公司的誠信記錄也是個動態概念,即“過去誠信好”不等於“現在誠信好”。而且對於不少上市公司來説,誠信記錄較好時往往容易産生自滿、鬆勁和麻痹傾向,記錄有污點的公司由於導致污點原因的多樣性,同樣會使這些公司背上自悲、自責等包袱。在這種氛圍下進行的差異化監管,很容易放大負面效應,難以達到獎優罰劣這一差異化監管的目的。
此外,監管力度怎樣拿捏?獎優罰劣的力度如果太大,很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調動一方積極性的同時,極有可能挫傷另一方的積極性,導致顧此失彼、出現“零和”結果;如果力度過小,又顯得不痛不癢,難以奏效甚至監管失敗。如此看來,只有正確把握差異化監管的力度,才有利於推進信披改革,降低信披成本,提高信披質量,最終達到差異化監管的應有目的。
所以,在我國資本市場建立時間不長、總體處於“新興加轉軌”的特殊時期,要用好差異化監管措施,發揮差異化監管作用,前提是要解決好上述問題,這也是決定差異化監管在中國資本市場尤其是中小板市場行不行得通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