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京滬高鐵速度下的真相:車站建郊區 地方借機造新城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1日 09: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農田裏燃燒的麥秸,令整個曠野濃煙密布。煙霧隨風飄動,最終淹沒了滬寧高速公路。煙霧未散,暴雨來臨。6月11日清晨,傾盆大雨加上咔咔炸響的雷電,令滬寧高速江蘇段全線封閉。

  下午,暴雨變成了淅瀝的小雨,空中的煙霾也漸漸退去。沿著路寬車少的滬寧高速公路,《中國經濟週刊》記者駕車進入蘇州京滬高鐵的第二十二個站臺。

  雨時下時停,京滬高鐵蘇州北站一片寧靜。空曠的站前廣場上,不時有工人縮著脖子匆匆走著,變形的身影映在水光中,顯得滑稽而怪異。

  “從北京來的?那麼遠。”見記者拍照,一位安徽籍農民工走過來搭訕。“下雨也不歇工啊?”記者問。“下雨?就是天上下刀子,俺們都不能休息,工期緊啊。”農民工一邊拍打身上的雨水,一邊不住地抱怨著。

  在千里京滬線上採訪,記者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時間緊、任務重”,在京滬高鐵沿線的每個施工現場,一個印在大家心裏的日期,狼一樣在身後窮追不捨“6月20日前,要保證可以通車,並基本具備乘客上下車的軟硬體條件。”這樣的口頭文件,令各個工地的“頭兒”們急紅了眼。

  根據記者在一線看到的情況,要想6月20日前完成所有配套設施的建設,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這幾乎是一件不能完成的任務。”6月8日,棗莊北站一位工程人員向記者表示。

  高鐵意味著什麼?也許,對於乘客而言,這是一條以更快的速度從甲地到乙地的鋼軌;對於地方政府而言,這是一場謀求發展的關鍵戰役;對於一線工人而言,這是一段再平常不過的工作經歷;對於地方百姓而言,這是一次改變命運的遷移,憂喜參半、亦苦亦甜……

  2010年6月5日至12日,《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從北京出發,一路向南,穿越四省份,深入京滬高鐵沿線及方圓兩公里的土地,向你講述不一樣的“高鐵”之旅。

  田野裏的車站

  遠離市區,大多數高鐵站建在了郊區,有的甚至建在了農村的田野裏、炸平的山崗上。

  在一座城市裏,如果你問當地人火車站在哪,上至70歲的老人,下到中學生,幾乎馬上會指給你方向。可事情總會有例外,在尋找京滬高鐵沿線火車站這件事情上,情況卻恰恰相反,別説老人和孩子,就連出租車司機,都有可能向你説NO。

  尋找高鐵火車站,成了記者“千里高鐵行”最為艱難的任務之一。一路走下來,除了北京和上海是在原有車站基礎上新增的線路外,其餘22個火車站均為異地新建而成。

  異地之“異”也各不相同,有的城市,新建的高鐵站距離原有火車站數公里,有的相距幾十公里,而且其中大多數高鐵站建在了郊區,有的甚至建在了農村的田野裏、炸平的山崗上。

  6月6日,記者在天津街頭打聽天津南站(建設中的高鐵站),問了大約10個人,竟然無人知曉。“作為老天津人,我負責任地告訴你,我在天津住了半輩子,天津的三個火車站是天津東站、天津西、還有天津北。沒有南站,以前老的天津南站早就拆了(指原來在河東區九經路的老南站)。”一位出租車司機仿佛聽錯話了一般湊近身來,在確認記者要找的是“南站”而非別的站的時候,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他堅持認為,記者的信息是錯誤的。

  幾經週折,記者終於來到新的天津南站所在地:西青區張家窩鎮。建設中的天津南站距京津城際列車停靠的市中心車站相距20多公里。

  當記者趕到工地現場時,中鐵建工京滬高速鐵路六橋項目部的陶經理第一句話就是,“你們是怎麼找到這裡的?”

  如果説修建新火車站遠離舊車站是一個“規律”的話,但情況在安徽省定遠縣卻是個例外。定遠此前沒有火車站,其與外界的連通,主要靠公路客運,“以前要坐火車得到滁州或者蚌埠,很多老人都沒有坐過火車。”6月10日下午,記者在定遠縣採訪時,當地一家賓館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

  定遠的確太需要一條鐵路了。但作為唯一一座火車站,京滬高鐵定遠站,卻也建在了距縣城13公里的池河鎮青崗村鄉下。6月9日,記者問路不下10次,駕車穿過田埂、村村通公路和泥濘難行的土路,數次走錯方向,最後,巧遇同樣去往定遠火車站的一輛捷達車,才最終到達目的地,可謂曆盡週折。

  一位姓宋的工程監理人員告訴記者,定遠火車站建在被炸平的山崗上,山是荒山,不涉及徵地及拆遷問題,只是剷平了一片果樹林。

  問:“火車站建在了田野深處,乘客乘車會方便嗎?”

  答:“會在南邊修建一條高速公路,直通縣城。”

  順著宋某所指的方向,記者看到,在火車站的正南方,是青翠的莊稼、蜿蜒的小河、疏密有致的樹林和散落的民居,卻還沒有見到半點“公路”的影子。

  高鐵通車在即,公路何時修建呢?

  “倒計時”壓力

  “最初工程竣工時間是2011年底,但現在要求6月20日前必須完工,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6月13日上午,鐵道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了京滬高鐵車票價格及其他相關信息。

  由於高鐵開通在即,加上此前鐵道部對媒體一直持緘默態度,故此次新聞發佈會引來眾多媒體的關注。發佈會當日,到會記者200余名,更有大量遠道而來的地方媒體記者被拒之門外,發佈會現場,由於追逐鐵道部官員,有的記者甚至擠丟了鞋,其場面異常火爆。

  發佈會結束的第一時間,鐵道部某官員即被記者圍堵,在《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的追問下,該官員對最為敏感的“通車日期”,作出了“6月25日之後、7月1日之前”的回答。

  而事實上,緘默不語的不只是鐵道部,還有京滬高鐵沿線的施工單位。記者採訪期間,遭遇“閉門羹”可以説是家常便飯,每到一個車站,施工單位對記者的採訪請求幾乎毫無例外地給予了回絕。

  倒是一些施工人員及工程技術人員顯得比較親和。6月9日,記者在蚌埠高鐵站採訪時,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監理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接到了“6月20日前必須達到試運營基本條件”的通知。“工期太緊了,我們早就開始24小時連續作戰了,但即使這樣,20日之前也不可能完全建好。”該人員向記者表示。

  在京滬高鐵一線採訪中記者發現,大多數高鐵車站的站臺、車站大樓主體、候車大廳、售檢票系統及車站內部裝修均基本完工,隨時可以進入試運行狀態。但是,多數車站的附屬配套設施卻仍在緊張施工中。

  6月7日,記者在滕州車站看見,二樓的站前廣場上,工人們正在抓緊時間澆築鋼筋,通往候車大廳的引橋還處於封閉狀態並裸露著粗糙的水泥,一層售票大廳門前的空地上,深深的大坑裏有挖掘機在隆隆作業。

  被通知6月20日必須完工的還有棗莊西站。棗莊西站的廣場建設工程就像一個古代的兵營,在遍佈鋼筋建材的空地上,散落著破舊的簡易帳篷,帳篷裏面,工人用木板搭起床舖、日夜吃住在工地。

  華北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棗莊市新城高鐵廣場配套客運中心及附屬土建項目部項目總負責人付貴良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從今年2月25日進駐廣場施工後,工人們用39天的時間完成了5.7萬方商業混凝土的澆築,使用鋼材4000多噸,以及完成建築面積1.7萬多平方米。工地最多時候有1500人左右同時作業。

  “最初,我們的工程竣工時間是2011年底,但現在要求6月20日前必須完工,這對我們來説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憔悴的付貴良一臉的無奈。

  6月10日上午,記者在南京西站看到了同樣的場面,車站廣場上,多輛裝載機及吊車正在緊張施工中,廣場上堆滿鋼筋、水泥、預製板等建築材料,腳手架上,工人手裏的焊槍閃著刺眼的光芒;馬達聲、金屬敲擊聲、現場保安人員的吆喝聲相互混在一起,其場面相當混亂。

  在《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所到的車站中,徐州、常州北站兩個站的施工進度最快,徐州站的附屬配套設施基本完成,新車站和站前廣場乾淨、整潔,看不到施工的影子。車站已封閉,只等高速列車進站了。常州北站的廣場及道路也基本完工,候車樓裏,工人們正在抓緊時間打掃衛生及測試安檢系統。

  趕工期,已成為京滬高鐵沿線各車站配套設施建設中最主流的聲音。可以肯定地説,儘管京滬高鐵可以隨時通車運行,但是其多個站點要想完成所有配套設施建設,還需假以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