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評論:中俄天然氣談判錙銖必較並非是壞事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0日 1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剛剛結束對俄羅斯的訪問,細心的人會發現,中俄未達成天然氣合作協議。而此前媒體紛紛預測,這項據稱實施後將達到俄GDP2%的龐大天然氣協議,可能會在此訪中最終敲定,並作為《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定10週年的“獻禮”。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此次天然氣價格沒有談攏的原因,主要是俄方希望能拿到與它在歐洲相當的價格,而對中方來説,接受“歐洲價格”意味著中石油在國內的天然氣銷售將可能虧損。

  商業談判是一個相互讓利、不斷接近一致的過程,中俄天然氣談判也是如此。正是由於中俄天然氣管道項目對兩國的重大戰略意義,雙方的談判才鍥而不捨;同時由於兩國企業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作出決策,所以談判也才會錙銖必較。眼下的情況表明,中俄都在以各自利益為出發點,期待並爭取共贏結局,因此,雙方都沒有任何理由受到責備。

  這個結果之所以讓一些人感到意外或有些失望,其原因恐怕是他們至今不能以一種平常心看待中俄關係,他們對中俄關係的理解可能仍受到上世紀50年代雙邊“友好互助”關係的影響。在當時的背景下,蘇聯慷慨地幫助中國援建156個包括基礎工業在內的項目,為新中國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而中國也奉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在各方面盡可能優先滿足蘇聯的需要。

  過去這種關係實質上是不太平等的關係,而中國是被動和從屬方。自蘇聯解體後,中俄逐漸形成了一種新型的夥伴關係,這種關係的核心是將兩國關係建立在相互平等的基礎上,建立在尊重各自正當利益的前提下。

  那種為某一重要事件的“應景需要”而設定最後時間,讓企業不計代價完成談判、簽署協議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胡主席17日在聖彼得堡説,中國歡迎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世界各國積極參與中國發展,分享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中國的發展給俄帶來機遇,我們也希望從俄羅斯民族的復興中分享機遇和成果。

  今天的中俄關係可貴之處在於已經超越意識形態之爭。無論是俄式資本主義,還是中國式社會主義,我們都認為這是兩國根據國情和實際需要來選擇的,我們彼此尊重對方的選擇,也不希望外人對此説三道四。這和蘇聯時期把意識形態之爭放在首位有著本質區別。如今汲取了歷史教訓的中俄,相互尊重和祝福各自的發展道路,其友誼的基礎其實遠比過去更加成熟和牢固。

  現在到了以理性去審視中俄整體關係,以平常心評價中俄間每一事的時候了。譬如對於俄與西方的接近,我們不必感到焦慮,我們歡迎俄主動與美國、北約改善關係,因為這不僅有利於俄羅斯,也有助於世界安全,對中國並不構成威脅。況且,俄與西方之間的某些戰略性矛盾還將長期存在,並難以消除。同樣,俄羅斯也希望中美之間不要有太多麻煩,因為中美關係的穩定同樣有利於保障俄發展的國際環境。

  還需要看到的是,跟美國經常拿台灣、西藏等問題遏制中國不同,中俄之間不僅沒有敵對因素,相反還有重要的戰略相互倚重因素。這也是中俄經常能在涉及重大利益的國際問題上相互協調配合的原因,比如朝鮮半島核問題、伊朗核問題、利比亞問題等。我們以平常心對待中俄關係,就是要尊重客觀因素,以盡可能客觀的心態去看待雙邊關係所取得的成就和出現的問題,擺脫過分“理想化”、“情緒化”的心態。《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