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牛奶國標被指全球最低 一盒酸奶8種添加劑(圖)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0日 09: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南京不少超市的貨架上,都擺滿了花花綠綠的牛奶。(圖片來源:揚子晚報 秦翼 攝)

  驚爆

  日前中國奶協召開了“南方巴氏鮮奶發展論壇”,素有中國乳業“大炮”之稱的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對記者表示,中國乳業行業標準是全球最差標準;但又有人認為:中國奶業現狀取決於國情,同時披露現行標準門檻低係因農業部顧及散戶奶農利益。

  細菌數允許200萬個/毫升——“這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標準!”

  按照我國最新奶業安全標準,蛋白質含量由原標準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遠低於發達國家3.0克以上的標準;而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總數標準卻由原來的50萬上升到了200萬,比美國、歐盟10萬的標準高出20倍!

  牛奶國標全世界最低?

  在我國現行乳業行業標準中,原奶細菌數允許最大值為200萬個/毫升。“這是全球最差的牛奶標準,是世界乳業之恥!”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炮轟。“這個標準是世界上最差、最低的標準,像有的大品牌的奶製品出口都退回來啦,只好出口轉內銷!”

  低標準是為了照顧奶農?

  對於王丁棉的這些説法,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達木德並不認可。作為衛生部修改牛奶標準的專家組成員,他認為中國奶業的現狀要取決於國情。

  他説:“我們國家72%牛奶都是散戶飼養。北方絕大部分地區生産的牛奶,蛋白質含量達不到當初的2.95。這樣會出現什麼問題?乳品企業按照2.95國標來執行的話,這樣的牛奶都要倒掉!”

  同樣,牛奶中的細菌總數上調,也是考慮到農民散養奶牛的環境現狀:“養殖環境比較差,乳房炎的發病率也高。在這樣情況下,定格200萬,就能保證奶農生産合格的奶。”

  常溫奶難以殺菌對人有害?——專家建議選用巴氏奶

  我國把在牛奶加工過程中,137℃高溫瞬間消毒殺菌製作的牛奶稱為“常溫奶”;這樣的牛奶與國際上普遍實行的60℃到85℃緩慢加熱殺菌的“巴氏奶”形成了兩大陣營。會上,沒有任何添加劑的巴氏鮮奶,被中國奶業協會大力提倡。

  建議選擇“巴氏鮮奶”

  農業部原副部長、中國奶業協會名譽會長劉成果指出,巴氏鮮奶沒有任何添加劑,原汁原味,低溫處理保持活性,營養破壞少,利於增強免疫力。“從未來消費趨勢看,絕對是巴氏鮮奶,市場會越來越大。”

  曾4次參與國家乳業標準制訂的魏榮祿明確告訴記者,在現有標準下生産的常溫奶,由於存在有害菌,顯然不安全。魏榮祿説:“如果有害菌的話,200萬里邊,它的代謝産物是有害的,殺菌是消除不了的。

  國情決定現狀?

  那達木德認為,“巴氏奶在中國發展了七八年,仍在30%的佔比內徘徊,而常溫奶仍佔70%,這符合國情。”他説“巴氏奶在國際上佔比約80%,但發展中國家則應客觀分析。”

  那達木德認為巴氏鮮奶與常溫奶應分佔中國市場。他説,巴氏鮮奶保質期一般為7天,而常溫奶可長期保持,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適宜發展巴氏鮮奶,而二線城市及廣泛的其他區域比較適合繼續搞常溫奶。 綜合一財等

  求證

  中國乳業行業標準全球最低?這真的是為了照顧奶農的利益?對於這一驚爆消息,記者昨天採訪南京一位業內人士劉堅(化名)。出乎意料的是,他對這種説法予以證實——

  A

  先證實“低標準”一説

  用秸稈喂奶牛,牛奶質量能高嗎?

  對於中國乳業行業的標準降低,劉堅直言,這確實是個事實,在2010年以前,我國牛奶的標準是每毫升細菌總數50萬個,而蛋白質是每百克2.95克。而現在的標準則將每毫升的細菌總數提高了150萬個,而蛋白質含量卻每百克降低了0.15克。

  深諳國內奶牛養殖的劉堅説,和國外規模化奶牛養殖相比,我國目前超過70%的奶農都是散戶飼養奶牛,然後由大企業組織收購。為了能夠有一定的利潤,奶農自然得縮減飼料成本,很多奶牛也就“營養不足”,要讓這些營養不足的奶牛,産出高蛋白質含量的鮮奶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在現階段,如果把標準定高,散戶牛奶都不合格;因此只能倒掉,這顯然也不現實。

  記者了解到,牛奶質量和許多因素有關,首先是飼料。我國奶牛飼養多用較低營養價值的玉米秸稈,纖維含量高而蛋白質含量低,高蛋白含量的苜蓿等優質飼料用得還不夠;其次是在奶牛品種的選擇上,比較注重産奶量,對乳蛋白率的重視不夠;第三,季節對奶牛産奶有一定影響,夏天牛的飲水量大,飼料吃得少,牛奶的營養含量也會比冬天有所下降。

  據記者了解,目前美國和歐盟的牛奶菌落標準都是每毫升10萬,這個數量以下的,才是優質牛奶。國外有些奶牛專家甚至主張,牛奶菌落數超過1萬/毫升,就應追查原因。專家告訴記者,美國、歐盟的菌落標準,我們並非完全達不到,現在有些企業生産的奶已經能達到每毫升10萬以下,但散養戶則比較困難。

  專家也認為,從長遠來看,適度的規模化養殖是我國奶牛養殖業的發展方向,能提高飼料質量、採用嚴格的機械化擠奶方式,讓中國消費者喝上更有營養、更安全的奶。不過,他指出,這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改變。

  巴氏奶確實比常溫奶營養好

  “理論上來説,巴氏奶的營養是要比常溫奶要多些。”劉堅説,牛奶中含有幾百種營養成分,其中最主要有乳鈣、維生素、蛋白質等。而牛奶中的鈣是一種活性物質,在65℃溫度上就開始改變性質,90℃—100℃時是其敏感期,而超過137℃時,鈣已經焦化,已沒有吸收價值了。

  巴氏奶則使用較溫和的殺菌溫度(60℃~85℃/15秒),而常溫奶的消毒溫度則在130℃以上,因此兩者所保留的營養價值是不一樣的。從未來消費趨勢看,絕對是巴氏鮮奶,市場會越來越大。因此巴氏鮮奶,在世界眾多國家市場佔有率高達約95%。  陳鬱 生命時報

  又證實“好奶做酸奶,壞奶做飲料”

  網帖驚爆:

  發酸的奶做乳酸飲料

  百度貼吧有一個被廣泛轉載的帖子,其中稱:最好的奶,供到車間做酸奶(發酵型酸奶或攪拌型酸奶),因為不是好奶做不出來。其次,做純牛奶,高鈣奶之類的。再差的奶做花色奶即花生奶、早餐奶等。還有那些發酸的奶怎麼辦呢,當然不能倒了,做酸性乳飲料。

  專家證實:

  原料確實分等級使用

  對於這個網帖的爆料,劉堅告訴記者:基本屬實!

  採訪中,他反問記者:有沒有注意到在超市銷售的不同種類的牛奶價格是不一樣的,有的雖然奶少但是其價格卻並不低,這是為什麼呢?劉堅揭露説,通常情況下有些牛奶廠,在選擇原料的時候也會分檔次使用,從而生産出不同種類的奶製品。

  他舉例説,往往最好的奶源,會供到車間做酸奶(發酵型酸奶或攪拌型酸奶),因為通常情況下,這些酸奶如果原料不好,是無法做出來的。其次差一點的原料,可以做純牛奶、高鈣奶之類的奶製品。再差的奶原料則會做成各種添加劑調和的花色奶,諸如花生奶、早餐奶、黑奶等等。這還不算,對於帖子中説的那些發酸的奶,確實有一些企業拿他做成酸性乳飲料。當然,口味上這種乳酸飲料絕對喝不出來是發酸的奶做的,反而非常好喝,但營養根本談不上了,甚至還可能有副作用。 

  陳鬱

  -探訪市場

  鮮牛奶酸牛奶雙歧因子奶乳酸菌……

  喝純鮮奶和原味酸奶就夠了

  昨天,記者來到南京一家超市的牛奶櫃臺,只見鮮牛奶、酸牛奶、雙歧因子奶、乳酸菌……種類繁多的牛奶簡直讓人眼暈。

  這和國外的情況嚴重不同:不管是在美國、英國,還是新西蘭這樣的産奶大國,記者有一個共同的體會,那就是他們的牛奶並不像國內一些牛奶那麼濃稠,質感稀薄,卻有著濃濃的“奶味”。在新西蘭,記者曾在超市中隨便買了一瓶全脂普通牛奶,包裝上標明:蛋白質含量3.2克/100毫升,脂肪含量3.3克/100毫升。而加鈣牛奶的蛋白質含量則高達5.8克/100毫升,低脂牛奶的蛋白質含量也在3.7克/100毫升。

  “中國奶製品市場也可以説是最亂的。”劉堅表示,就他自己的感受而言,國內的奶製品完全是給這些企業弄亂的,很多企業並不是在潛心做好奶製品,而是一味地與消費者“玩概念”“玩包裝”,然後再做廣告忽悠消費者買新品。

  “玩概念的做法實際上是‘玩火自焚’。”劉堅説,他也去過不少國家,國外的奶製品市場絕對沒有國內這般“花哨”,簡簡單單的幾種,讓消費者明明白白地選購,因此國外一些發達的奶製品企業,到了中國,看到貨架上如此多品種的奶製品都嘖嘖稱奇不能理解。

  他介紹説,無論牛奶飲品有多少,從營養角度上看,都可分為鮮奶製品和酸奶製品兩大類。一般人在選用奶製品時,喝純鮮奶和原味酸奶,營養即已足夠,因其中不含人為增加的東西,安全可靠。

  羥丙基二澱粉磷酸酯、明膠、果膠……

  一盒酸牛奶竟然有8種添加劑!

  昨天,當記者想買一盒酸奶的時候,竟然意外發現了一種添加了8種食品添加劑的酸奶——那麼,這些添加劑真的有必要加嗎?

  記者手中拿到的奶製品正麵包裝的名稱為紅棗酸牛奶,誘人的大紅棗被泡在醇厚牛奶中的畫面著實令人“傾倒”,而在其包裝背面的産品種類中寫著的分類名稱是風味酸乳。接下去發生的事情令記者瞪大了眼睛:因為在其配料表中,除了常規的標注有鮮牛奶、白砂糖、濃縮紅棗汁以及乳清蛋白粉之外,竟然一下子羅列出了所添加的一串食品添加劑,記者數了一下,竟然有8種之多,很多名稱真是聞所未聞:羥丙基二澱粉磷酸酯、明膠、果膠、安賽蜜、阿斯巴甜、食用香精、保加利亞乳桿菌、嗜熱鏈球菌。而在另外一個只有250毫升容量的乳味飲品中,竟然含有11種食品添加劑!

  記者驚訝地發現,若非是有心留意,不然真的很難想象,印象中純天然的不少奶製品中,添加劑竟然成為了常客。在琳瑯滿目的牛奶櫃臺,雖然産品都放在一起,但調味牛奶、乳飲料、乳味飲品、乳酸菌飲料等稱謂足以讓人頭昏,不過在這些産品的包裝上,共性的地方在於,都離不開食品添加劑的身影,一個知名品牌的高鈣牛奶,也成了食品添加劑的展示區域,總共才佔據7行的配料介紹中,食品添加劑就佔據了5行的位置,成分多達9種。

  “加入食品添加劑,為的就是讓産品好看、好吃、好賣!”一家食品企業的負責人面對消費者疑慮的食品添加劑隨處可見的現狀直言,之所以要添加,就是因為人們追求的口感在日益提高,因此食品添加劑對於食品企業而言不可或缺。在他看來,食品添加劑本身沒有錯,問題出在被無節制地濫用。

責任編輯:呂莎莎

熱詞:

  • 添加劑
  • 食品安全
  • 酸奶
  • 牛奶國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