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523
2011-06-13
高考于上周結束,很快就有一批學子進入大學。數年前曾經歷相似一幕的一批學子則正為工作奔忙——高校畢業生將迎來畢業季。誰也不會懷疑,這個群體將是這個國家未來賴以復興的支柱。然而,大學生群體的邊緣化已經凸現。我們不希望他們成為被遺忘的群落,這正是本報推出《新腦體倒挂》專題(詳見09版)的初衷。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學畢業生與社會精英之間是畫等號的,這種替代關係近幾年來正趨於瓦解。這不難理解,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大學畢業生的逐年增多,精英的大眾化是必然趨勢。不過大眾化之外,他們所面對的現實處境並不樂觀。根據官方公佈的數據,201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人數為631萬,初始就業率在70%左右,也就是説,大約有190萬人是以失業狀態離開校園的“畢剩客”。即使半年後,仍有10%(很多人認為數據被低估了)即60萬應屆高校畢業生還未找到工作。2011年,應屆高校畢業生將有660萬人,如果按照上述統計口徑,半年內,進入失業狀態的大學生又將新增200萬人。加上前幾年的畢業生失業人數,數字是令人擔憂的。
即使那些半年後找到工作的90%的畢業生,其狀態也不會讓人興奮。第三方教育數據諮詢和評估機構麥克斯公司發佈的《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全國2010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的平均月收入是2479元。這個收入遠不及內地一家富士康工廠普通工人的工資,也只有北京一位20多歲普通快遞員月薪的60%。從投資收入比來説,讀大學是性價比為負的生意,甚至可以説是最失敗的投資,我們稱此現象為“新腦體倒挂”。“蟻族”就是大學畢業生邊緣化的最好體現,新“讀書無用論”因此出現——由於覺得讀大學性價比低,不少農村孩子不參加高考,放棄讀大學的機會。這將帶來中國教育的惡性循環。
不少人將新“腦體倒挂”歸咎於1999年的擴招,這並不恰當。正因為擴招,中國大學學歷人口才能達到1個億,佔到了總人口的7%,但這一比例仍然遠低於歐美教育強國,甚至不如菲律賓和泰國。
如果新“腦體倒挂”可以部分“歸罪”于擴招,是因為教育發展與社會需求的脫節。近十年中國經濟起飛的動力更多源自中低端製造業,中國需要更多技術性人才,但擴招之後職業教育人數變化不大,甚至大幅下降。這就形成了高校培養的人才與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兩張皮”。由此,勞動技術性人才年年“荒”,大學畢業生卻畢業即失業。2010年大學畢業生中,有60%的人認為目前的工作與自己的職業期望不吻合,正説明了這一點。
可見,“新腦體倒挂”並非體力勞動者工資過高,而是相對於資本收益而言勞動者工資整體偏低,只是這幾年農民工工資問題顯性化,大學畢業生收入被忽視。所以,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推動新一輪高等教育改革,進一步增強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適應性,是化解這一社會現象的根本。我們注意到,教育部部長袁貴仁2010年在談及就業工作時對此已有表述。
不過當務之急,關心大學生群體,尤其是上百萬因畢業而失業的群體,創造條件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仍是政府必須要做的。此前,國務院已經要求各省打破大學生就業的戶籍藩籬,我們以為,政府還須進一步擴展畢業生就業渠道,擴大第三産業在GDP的佔比,否則會有更多的大學畢業生進入第一、二産業,與低學歷者搶工作。在這個搶的過程中,大學生並不佔優勢。
我們不能不關注大學生,是因為他們負載著未來。未來十年,中國要完成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他們將是最主要的人才儲備。而且必須注意,那些擁有大學學歷,卻被推搡到城市的某個角落的“蟻族”或者“啃老族”是如此龐大的群落,一旦他們成為邊緣人,對社會穩定可能帶來無法忽視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