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大學生接受“起薪不如農民工”是無奈,還是進步?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7日 07: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新聞背景:面對“用工緊張”時不少單位給農民工開出待遇高於大學生的現象,成都人才市場的現場調查顯示,45%的被調查應屆生求職者認為這是正常的。

  大學生要放低身段

  湖北讀者 丁寅

  大學生學會理性看待“起薪不如農民工”現象,是一件好事。希望大學生們認識到,將現有的知識變成未來的發展空間,還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還可能遭遇比較多的挫折。從曾經的“天之驕子”變成普通的求職者,大學生接受起步薪酬不如農民工的這個過程,也是他們學會放低身段的過程。

  大學生起步工資失去優勢,是社會薪酬體系對勞動力市場變化所做出的合理調整。過去大學生享受較高的起步工資,是源於“物以稀為貴”的市場定律。現在,高等教育普及,有大學學歷的人越來越多,起步薪酬相比過去不再有優勢,這是對知識普及的正常反應,也是對剛步入工作崗位的大學生所能創造價值的合理體現。 一個合理的薪酬體系,應該既能讓大學生擺正起步者的心態,又能激發他們的拼搏後勁。

  理論知識是價值,工作經驗中獲得的實踐知識也應該體現出應有的價值;腦力勞動是價值,體力勞動也同樣在創造價值。如果我們一味在薪酬上向理論知識和腦力勞動傾斜,也不符合社會的實際需要。

  低工資其實很無奈

  江蘇讀者 李劭強

  大學生能夠心平氣和地看待農民工工資超過自己,反映這個群體的成熟和務實。由於大學擴招以及産業結構的原因,大學生早已不再“物以稀為貴”,不能期待只因一個學歷就“旱澇保收”。可以説,大學生的認同其實是一種自省——在市場化的坐標中,以農民工為比較對象,更清楚地衡量自身價值。

  農民工工資待遇的提升值得慶賀,大學生對此的認同和接受也值得欣慰。不過,這種認同也可能傳遞出負面影響。大學生付出了更多教育成本,本應通過工作的選擇和報酬的高低來體現。如果認可了大學生的低工資,難免在更大範圍內滋生出“讀書無用論”。因此,大學生就業的問題,不僅關係大學生,更關係整個社會。為了勞動者的切身利益,也為了重塑社會對教育的信心,當正視大學生這種“低工資認同”背後的無奈。

  腦體倒挂亟需剷除

  浙江讀者 汪彥玲

  畢業生薪水不盡如人意,並不是市場規律的結果,而是目前我國産業結構尚不完善帶來的惡果。眾所週知,當前産業集中在加工製造業等第二産業,勞動密集型的産業更需要農民工這樣的勞動力。各種統計數據都顯示,當前的産業結構依舊吃著“人口紅利”,農民工的工資比大學生高,是産業結構失衡、要素投入結構不合理的表現。

  大學畢業生的工資不如農民工提醒我們,當前的産業結構如果不升級的話,更多的人才將淪為更低級更廉價的打工者,淪為市場競爭中的弱勢群體。

  上個世紀80年代初,曾出現“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這種“腦體倒挂”的現象。如今,大學生的工資不如農民工和上述情況相差無幾。儘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人才強國”等口號常常挂在口頭上,可“腦體倒挂”的現象並沒有從根本上剷除。只有擺脫“茶葉蛋經濟”,升級産業結構,才能讓各級各類勞動者都有尊嚴地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