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美國會否介入南海爭端?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6日 06: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時代週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連清川

  6月28日美國和菲律賓聯合軍演的新聞報道出來的時候,關於南海領土的聯想立即就蹦了出來。聯絡這一段時間以來的南海爭端,這個聯想似乎也是順理成章,言之有理的了。

  可是,是否真的如此?假設一個最壞的情形出現了,中國和菲律賓處在了一種軍事對峙的狀態,美國是否會介入?這自然也就能夠解釋美國與菲律賓的聯合軍演,到底劍指何處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全面採用了地緣戰略的思想來進行其全球軍事佈局。在冷戰結束之後,這個佈局略微有些調整,但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其核心的戰略重點,是歐洲、中東、東亞和南美。南美是美國的後院,除了古巴之外,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威脅;歐洲是傳統的盟友,在冷戰結束之後歐盟雖然在對美國的態度上競爭性加強,由於蘇東事件之後意識形態上的一統天下,因此反而成為美國最放心的地界。中東是美國最頭疼的地區,依靠著以色列,以及沙特阿拉伯等若即若離的關係,美國目前尋求的不過是某種程度上的平衡,整體謀求和平,應對伊朗挑戰,徐圖變化與發展。2011年的中東事件之後,反而成為了美國外交戰略的新重點。

  東亞,乃至整個亞洲,其實是美國地緣戰略實施最尷尬的地方。遠東要遏制俄羅斯力量的擴張,東亞要控制中國勢力的繼續崛起,另外還有美國難以揣度的朝鮮。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在日本和韓國所部署的駐軍,即便在這兩個國家國內政治崛起民眾極力反對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不變。台灣雖然一直沒有駐軍,但是也從來是第七艦隊的勢力籠罩範圍。

  那麼菲律賓的駐軍是什麼呢?其實,不過仍然是東亞戰略的一種延伸,可以説,南海從來都沒有成為過美國戰略關注的重點。如果説美國在亞洲地區另外有一個戰略要點的話,那應該是印度洋而不是南海。自從越南戰爭美國失去金蘭灣之後,美國的軍事戰略基本上就已經放棄了南海地區。

  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美國更關心的是印度、巴基斯坦兩個核國家之間的競賽和衝突;另外巴基斯坦與阿富汗還有反恐基地的問題。印度在意識形態上與美國殊無衝突,更多不過是市場競爭;在戰略位置上,反而不如巴基斯坦重要。而對於由許多兵寡力弱的國家構成的整個東南亞來説,市場需求要遠遠高過於戰略需求。

  當我們環視了一圈美國的戰略部署之後,就會發現南海地區在美國的戰略地圖中實在無足輕重。如果我們要列出美國最可能真正動用兵力的地方,朝鮮半島首當其衝,其次是日本。即便是台灣,也未必能撩起足夠的衝動讓美國人犧牲自己的子弟。

  因此,美菲之間的聯合軍演,説到底不過是針對東亞安全的一個例行動作,實在沒什麼必要莫名驚詫。

  20世紀後期冷戰結束以來,雖然其間經歷過一段極其妖孽的“反恐戰爭”,但是美國的軍事戰略思想早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美蘇對峙的歲月裏,美國乃至整個以北約為中心的歐美軍事集團,採取的是主動的“遏制戰略”,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都是在這個前提之下的思維爆裂。但進入了全球化時代之後,美國的戰略乃是發展高科技的軍事手段,全力構建的不過是一個以防禦為主的軍事體系。在東亞,防範不穩定的朝鮮,盯牢意識形態不同的中國,以及監視有利益競爭的俄羅斯。

  對於美國而言,從來就沒有領土野心,而不過是市場、文化與意識形態“佔領”。軍事行動是這一切的護衛艦。無論在東亞,還是在南海,它從來都沒有也不可能有出兵的衝動。美國確然對於中國的經濟崛起和政治延伸心懷忌憚,在意識形態上耿耿於懷,中美關係在建交之後一直在曲折之中發展,起起落落,卻從不曾有過戰爭威脅。即便從長遠的競爭態勢而言,中國與美國也惟有市場、文化與意識形態對抗,軍事衝突是最不可能發生的關係。

  至於我們極其脆弱敏感、喧囂躁動的領土情結,我倒覺得可以冷靜一下。我們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糾紛眾多,南亞有印度、北方有俄羅斯、東邊有日本、南方有南海,這都不是短時間可以了結的情勢。許多領土問題,都是拔起蘿蔔帶出泥,可以遠溯到殖民時期甚或更遠,一方面只有實力的足夠才有説話的權力,另一方面只有時間的積累和經濟的發展,能夠使雙方在一個比較理性的前提下進行協商。維護住自己的權利,等待未來的結論,或許才是應有之意。

  作者係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