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風險控制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3日 10: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網站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近年來,隨著中國企業大量走向海外,一方面中國企業攜帶大量資金進入非洲、南美、亞洲、北美甚至歐洲。另一方面,中國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也在急劇增加。有專家認為,目前中國企業、金融機構“走出去”已經進入了風險高發期,如何有效進行風險控制已經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亟待加強的重要課題。就此問題,《第一財經()日報》專訪了山東電力建設第三工程公司(下稱“三建”)總經理王魯軍。

  目前,三建的海外項目主要分佈在印度、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約旦、阿曼、沙特、尼日利亞、埃及等八個國家,其在國際工程總承包商225強中排名第79位。

  “走出去”和“走進去”

  第一財經日報:三建在“走出去”過程中,是否受到過非商業因素的影響?

  王魯軍:有很多,比如2009年在印度遭遇的“簽證危機”(2009年印度內政部出臺規定,要求中國勞工在3個月內將商務簽證換成工作簽證,否則就收拾行囊回國。當時大約有2.5萬中國勞工持商務簽證在印度工作)。一方面,由於歷史原因,部分印度政界人士對中國國有企業存有戒心。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在印度電站建設行業佔據很大市場份額,引起當地製造商和EPC總承包商的高度重視,他們一方面自己遊説政府,一方面通過媒體給政府施加壓力,並借助一些政界人士的偏見,迫使政府出臺限制政策。

  對此,我們做了很好的準備,我們的工人到達印度後就申請工作簽證;而一些中國企業嫌麻煩沒有這樣做,因為過去在印度申請工作簽證的確很麻煩,時間很長,所以當簽證危機來臨時,他們就相對很被動。而印度政府方面,一邊要限制,一邊也要疏導。他們考慮到三建在印的項目比較多,而且做得比較好,反而給了我們近500個工作簽證。由此可見,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對項目非常重要,這也是風險管理的一部分。

  日報:對於此類非商業性政策風險,你認為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應該如何處理?

  王魯軍:我覺得企業“走出去”不僅是如何“走出去”,還包括如何“走進去”,如何健康地“走下去”。對於一個市場,一定要認識、熟悉、了解它,要讓這個市場和社會接受你。中國企業一般比較短視,覺得“走出去”就萬事大吉,實際上,真正走入人家市場和社會有很多事情要做。

  對於“走出去”和“走進去”,我們有一個本土化戰略,分三層含義。首先,資源本土化。需要利用當地資源,不能什麼東西都從中國國內引進,這是對當地社會作貢獻的表現之一。過去中國企業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其次,承擔當地的社會責任。比如,當地出現災情,就當自己是這個圈裏的人來處理。“六一”兒童節,我們贈送一些印有公司標識的文具給學校。當地醫院條件不好,我們通過捐贈幫助改善醫療條件。這方面,中國企業跟歐美企業相比總是丟分。最後,培養當地市場的認知度,要把自己的品牌培育成當地的名牌。這是三建“走出去”十年來在本土化方面所做的工作,目前收效比較明顯,在當地都贏得了很好的口碑。

  日報:最近中東北非持續政治動蕩,一些中國企業損失慘重。三建如何應對這些政治安全方面的地緣風險?

  王魯軍:在選擇市場上,我們有科學的一面,也比較幸運。到目前為止,我們選擇的這些市場都比較安定,沒有出現嚴重的亂局。從2004年起,公司就制定了應急預案來應對不可預見的突發事件,比如政局動蕩、戰爭等。海外的項目組每年演練一次,包括如何定專機,項目部如何組織撤離等。每次演練後都會對預案進行改進。這雖然屬於不可控風險,但可以做預案,以防到時手忙腳亂。

責任編輯:呂莎莎

熱詞:

  • 中國企業
  • 走出去
  • 風險控制
  • 企業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