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由地震引發的日本核危機正在全球引發越來越多的連鎖反應。
5月30日,德國總理默克爾放棄了她上臺以來對核電的堅持,德國執政聯盟作出決定,德國將在2022年之前關停所有核電。
而在地震受災地,日本也正在逐步關停越來越多的核電機組,到5月底,日本全國54台核電機組中,只剩下18台仍在運轉。輪流限電、緊急輸入油氣,雖然日本有多個煉廠受到強震影響,而日本平時花費重金運營維護的“國家能源安全體系”在這個非常時刻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石油天然氣在日本的一次能源結構中佔據最高份額,日本長期推行的能源多元化政策雖然令石油在其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例不斷下降,但國際能源機構(IEA)去年提供的數據顯示,石油在日本2008年能源消費構成中,仍然佔約43.1%,較高峰時的77.4%(1973年)下降已經非常明顯。這對震後救災和短期經濟恢復構成了小小的挑戰,而且由此引發了各國對能源使用結構的深思。
當然,並非每一個國家都在反對核電。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核能應用國之一,法國仍然堅持繼續使用核能;俄羅斯則正就擴大其核能發電量計劃同周邊國家進行商討,按照計劃,俄羅斯到2020年之前將該國的核能發電量擴大一倍;而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在4月舉行的切爾諾貝利捐助國會議上就已經表示,取消核電是脫離生活和不現實的決定。
但不管如何,日本核危機已經向全球的能源供應格局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命題。如果核電因為種種原因退出歷史舞臺,世界需要什麼樣的替代能源?
事實上,如果打開歷史的視野,核能本來就是作為一種過渡的能源系統而存在的。
當前,核能已佔全世界總能耗的6%。國際原子能機構公佈,截至2002年底,全世界共有441台核電機組在運行,2002年共生産電力2.574萬億千瓦小時,約佔當年世界總發電量的17%。其中,核發電量佔本國總發電量比例最高的國家是立陶宛,達到80%,其次是法國,達到79%。而60年前,第一座反應堆首次啟動時,功率僅為0.5瓦。
用萬新國際經濟與社會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龐忠甲的話來説,“當今化石燃料為主,水力和核能為輔的‘舊能源’時代,與‘取之不盡’的可再生的‘新能源’時代之間,存在一個青黃不接、險象環生的‘能源峽谷’時期,從現在算起,歷時恐怕不止一百年。”
只不過,突如其來的日本核能危機顯然縮短了這個“能源峽谷”的長度。而現在看來,短期內天然氣將很可能承擔起這個角色。
比如,作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日本為消弭因逐步關停核電站而帶來的電力缺口,已經決定全年追加進口1000萬噸液化天然氣用於增強火力發電。
德國經濟部長羅斯勒在回應德國關閉核電站的決定時也表示,德國“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將依賴進口天然氣,直到有一天可再生能源能夠滿足我們很大一部分的能源需求。”
由於核危機推高全球天然氣需求,美銀美林銀行近日發佈研究報告警告稱,全球天然氣市場供過於求的局面會很快消失,將出現新的供應不足。
而國際能源署去年底還預測稱,2011年全球天然氣供應能力料將增至2000億立方米上方,這使得天然氣供過於求的局面有望維持十年。
現在一切都改變了。美銀美林在研究報告中稱:“核災難後,日本液化天然氣需求的增加加速了天然氣市場的吃緊局面,且因新興市場需求強勁,天然氣市場吃緊狀態已開始出現。”
報告同時提到,“儘管目前天然氣市場供應良好,但我們擔心從2012年起供應可能會成為制約需求的因素,因為在2015年前不會有大的供應增加。”日本核電站的關閉使全球天然氣市場發生了巨變,天然氣供應很快將呈現愈發稀缺的局面。
為什麼是天然氣?用美國投資研究公司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報告中的話來説,天然氣是唯一能與核電相提並論的低碳發電燃料。
與傳統的煤炭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天然氣帶來的環境負面影響是最小的,天然氣發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只有煤電的一半左右,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更加注重環境因素的歐洲,天然氣是火電主力軍的原因之一。
水能在碳排放上雖較天然氣更有優勢,但由於其有著理論上的總量開發“天花板”,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水電的開發程度多已達到70%以上,可供開發的余量不多,且有移民、環保、投資週期長等因素掣肘,難以在短期內迅速填補核能留下的能源空缺。
至於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雖然從長遠看前景廣闊,但由於在能源密度上與核能有著巨大的差距,由其替代核能,難免杯水車薪。
因此,伯恩斯坦研究公司認為,受當前核危機推動,到2020年全球液化天然氣需求可能在之前預計的4億噸基礎上再增加300萬~650萬噸。法國興業銀行的報告甚至認為,天然氣是今後“唯一的選擇”。
另一方面,天然氣供應能力直到現在也未被完全認識。以中國為例,人們過去將中國的能源資源稟賦總結為“富煤少油貧氣”,但實際上隨著近年來對非常規天然氣資源的重視和勘探進展發現,中國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量相當豐富,是常規天然氣的5倍,達190萬億立方米。
在全球範圍內,據權威估算,世界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量約為2338萬億立方米,是全球常規天然氣資源量的4.6倍。目前,全球非常規天然氣産量已經超過3000億立方米,已成為一支不容忽視的新力量。
與常規天然氣相比,非常規天然氣雖然開發難度提高,但儲量豐富,如果得到開發,天然氣可以幫助中國乃至全球走過這一“能源峽谷”。
敏銳的市場參與方已經開始行動了。本月初,通用電氣與哈爾濱電氣在京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共同在天然氣發電份額並不高的中國市場聯合推廣大型燃氣發電機。而多家油氣公司也都在公開場合表示,將會把天然氣作為自身企業發展戰略性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