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3日 10: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燕趙都市報
本報記者 李保元
核心提示
就在國內太陽能光伏行業進入“寒冬調整期”、河北廠商召開誓師大會之際,傳來一個海外“中長期利好”——— 德國默克爾政府作出決定,在2022年之前放棄核電。消息致使晶澳太陽能、英利等上市冀企股價大漲,然則本地業內人士也指出,中長期利好暫時無法即時兌現,光伏冀企仍需做好應對眼前市場洗牌的準備。
■宣佈棄核
德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市場。今年前4月,河北廠商對歐盟出口了價值7.2億美元的太陽能電池,佔到全部出口的八成。而德國市場吸納了3.3億美元的産品,佔到全部電池出口的36.7%。河北太陽能電池巨頭英利集團相關人士證實,儘管已經開始挖掘美國、東南亞等市場,但是德國仍然是第一大海外市場。
受到日本福島核泄漏危機的影響,5月29日,德國默克爾政府以及各執政聯盟黨派在長達12小時的討論後,作出到2022年關停所有核電站的決定。
其中,1980年以前投入運營的8座核電站將永久性關閉(其中7座已在日本福島核事故後暫停運營),其餘的6座核電站原則上都將於2021年前關閉,另外3座將在新能源無法滿足用電需求的情況下“超期服役”一年。
實際上,德國政府在2002年即確定在2022年關閉全部核電站,不過默克爾去年修改法令,將最後一座核電站的關停時間推遲到了2035年,此舉引發德國國內反核抗議。
■利好冀企
目前,德國電力總供應的23%來自核電。在未來20年內,德國需要用其他能源來取代核電,而德國政府一直不遺餘力推動的太陽能發電將扮演主角。德國媒體稱,政府未來將會投入數十億歐元發展可再生能源(太陽能和風能)、建設天然氣發電廠等。
在優厚的上網電價補貼之下,利用屋頂光伏系統發電,在德國居民社區中已經十分常見,家庭發電也成為一項不錯的私人投資。儘管從去年下半年德國開始下調發電補貼,但是目前德國的市場容量依舊是全球最大。
據行業機構分析,如果德國一半的核電能源被光伏取代,則未來十年內德國光伏裝機量每年需要達到8.75吉瓦,而德國去年處在高位的裝機量,也才有7.5吉瓦。替換核電的市場容量可以支撐“五家英利”的産能。
德國放棄核電的決定,無疑構成對全球光伏行業的巨大利好。美國時間5月31日(週二),中國概念太陽能股票紛紛大漲,河北晶龍集團控股、在寧晉設有製造基地的晶澳太陽能上漲了6.35%,收于6.03美元,保定英利股價上漲5.03%,收于9.18美元。無錫尚德、賽維LDK、美國第一太陽能等公司的股價也都出現了大漲。
■遠水近渴
記者注意到,從二季度開始,隨著意大利修改發電補貼政策,加之國內電池及組件産能急劇擴大,産品價格明顯下跌、光伏行業進入一個低谷,甚至是“嚴冬”。德國“棄核”,是否能夠給本土行業帶來改觀呢?
英利集團新聞宣傳部王志新對記者表示,這一決定是國內光伏廠商的利好消息,這樣一來,德國當地的光伏市場,光伏産品需求量不會有太大的波動,可以緩解之前削減補貼的隱憂。不過,這是一個中長期的利好,難以徹底改變對今年光伏市場的低迷預期。
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由於組件價格大跌,國內一批中小太陽能組件廠商已經關門停業,這將是英利、晶龍(晶澳)等河北巨頭擴大行業領先優勢的良機。
據記者了解,就在5月29日德國政府討論“棄核”的同一天,英利集團召開全面進攻歐洲市場、美國和新興市場、中國市場“三大戰區”誓師大會。英利掌門人苗連生稱,光伏行業迎來了洗牌時期,面對未來可能産生的市場格局變動,集團必須主動出擊應對市場變化,積極引導光伏行業回歸理性。
王志新表示,未來18個月光伏市場可能面臨調整,不過考慮到成熟市場的穩定增長預期、新興市場崛起等因素,再加之瑞士、德國等“棄核”,全球光伏市場仍然蘊含很多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