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農民售糧選擇價格與時機餘地不大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13日 07: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世華財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世華財訊]國內玉米産區和銷區的價格均呈現週期性漲勢,記者在遼寧與吉林的玉米市場調研中發現,農民售糧選擇價格與時機迴旋的餘地並不大。

  據期貨日報6月13日消息,近幾年,國內玉米産區和銷區的價格均呈現週期性漲勢,雖然産區農民憑經驗也知道新玉米上市之際收購價格是偏低的,玉米囤積的時間越長,可能獲取的利潤會更大,但期貨日報記者在遼寧與吉林的玉米市場調研中發現,農民售糧選擇價格與時機迴旋的餘地並不大。

  隨著種糧投入的增大、包地租金的上升和貸款利息的走高,當前東北地區農民種植玉米也面臨資金緊張的壓力,而農業生産活動也回避不了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的衝擊。吉林省德惠市農民張健生租種了35畝地,辦了一家小型養殖廠,當前養殖了100多頭豬。他告訴期貨日報記者,儘管養殖場需要囤積很多玉米作為豬飼料,但在去年新玉米上市時,他卻把自種的一部分玉米賣掉了,主要原因是資金有限。今年一大畝地的租金從450元漲到了600元,工人工資從去年的80元/天漲到了100元/天,雖然豬價現在很高,利潤也大,但今年自種的玉米估計還是要早早地賣掉一部分,日常開支、歸還貸款等壓力使得他不可能大量囤積玉米,也沒有機會選擇合適的價格出售玉米。

  期貨日報記者在調研東北農民的售糧習慣、售糧價格、售糧時間與當前存糧情況時發現,大部分農民對玉米購銷市場不是十分了解,玉米出售、定價等“隨大流”的現象比較普遍,了解並利用市場的主動性不強。期貨日報記者日前在吉林省梨樹縣調研時,遇到了當地一位王姓村民正在玉米田裏補苗,緊挨他家玉米田的是一家中型酒精加工企業,雖然現在酒精廠玉米收購價在1.05—1.1元/斤,但他家已經沒有玉米可售了。早在今年年初玉米大量上市之際,這位農民已經以0.86元/斤的價格將自種玉米全部出售了。當記者問起他玉米購銷市場情況、價格走勢時,他顯得很茫然。該縣郭家店鄉華山村村民王中興對何時出售玉米、如何賣個好價格則更為困惑,由於常年在外跑運輸,他也不願多花精力去找個合適的時間、價格賣玉米。

  與他倆類似,當記者問起公主嶺市曹家鄉同慶村肖大姐家的玉米是何時出售時,她説早已賣完了,去年收下來沒有地方放,有糧庫收就全賣了,沒有想過後來玉米漲價的事,對當前東北産玉米在內地賣1.25元/斤的情況更是全然不知。

  東北産玉米是春播玉米,成熟時水分偏大,同時由於數量較大,和內地夏播玉米在脫粒、降低水分、保存方面有很大區別。例如,東北産玉米是在當地氣溫降至零下10攝氏度及以上時機械脫粒,並採取烘乾的方式來降低水分,另外在春季隨著氣溫的升高,新産玉米必須脫粒和烘乾完畢,沒有脫粒的玉米則必須用玉米樓子存起來,否則玉米會大量霉變或爛掉。由於不易保管和農民存糧條件有限,農民必須把玉米在有限的時間內出售。即使農民能囤積一段時間,但在來年新作開始播種時,由於強烈的現金需要,加上産區農民其他收入佔比較小,農民也會普遍賣糧兌現。因此,即使農民能預估到玉米價格會走高,仍不得不被動出售。

  近幾年,東北地區農村青壯勞力外出人數越來越多,部分農民出於外出打工需要,在新玉米上市之後也願意及早出售,以節約時間外出打工。此外,新收玉米日常的晾曬、搬運等工作也只有青壯勞力能承擔,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節約人力成本,當糧販上門收購時,大部分農民還是願意把玉米賣掉。

  (王德軍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