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每經記者 萬敏 胡健 發自北京
從端午節前後至今,加息這個“狼來了”的故事一直挑動著市場敏感的神經。一邊,物價持續走高,另一邊,歐洲主要國家央行卻暫停了加息的步伐。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已經有跡可循,而美聯儲是否實施QE3仍有待時日揭曉。
加或不加都有各自的理由,市場依然在等待央行的信號。
“民生問題依然是央行最關心的問題,持續的通脹是不能容忍的。”興業銀行資金運營中心分析師蔣舒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認為抗通脹依然是央行的首要目標。
通脹形勢依舊嚴峻
從統計局公佈的全國50個城市的食品價格來看,5月下旬全部食品平均價格比中旬上漲1.52%,連續兩旬食品價格總體平均價格上漲。
目前,包括外資投行、中國券商等多家機構對5月CPI給出的預測值基本趨同,多集中在5.4%~5.6%之間。
高盛的研究報告稱,5月份CPI同比增幅可能從4月份的5.3%升至5.5%。我們預計CPI中的食品類價格同比漲幅將從4月份的11.5%升至12.1%。預計非食品類價格漲幅將從4月的2.7%微降至2.6%。
“5月份CPI同比將會上升5.4%。”方正證券報告分析稱,5月份食品CPI一般會出現季節性環比下降,過去十年平均下降0.7%,而今年5月的農業部農産品價格指數環比只下降了0.3%。
方正證券首席分析師湯雲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造成食品價格增速相對較高的主要原因在於豬肉以及水産品價格的反季節上漲。
“下周即將公佈的CPI數據將攀升至5.6%。”瑞銀首席宏觀經濟學家汪濤(專欄)稱,中南部持續乾旱導致了一些蔬菜價格的反彈,同時豬肉價格急劇上漲。其結果是,食品價格依然高企,與非食品價格上升的壓力共同促使了CPI的攀升。
花旗集團報告則稱,真正令人擔憂的情況可能發生在6月份,受旱災和比較基數較低兩個因素影響,6月份的CPI升幅可能達到6%。
國際因素或引發央行推後加息
近日,全球議息周謎底一一揭曉。歐洲央行、英國央行、新西蘭央行與印尼央行以及澳大利亞央行均宣佈維持利率不變,僅巴西、波蘭以及韓國央行宣佈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
對此,蔣舒指出,各國均是根據國內的情況來做出貨幣政策的判斷。但是,經過一輪加息後,各大央行不加息,隱含的意思是盯住美國,歐洲央行明確表示要在6月份以後考慮加息,而美國將在6月22日議息,其實也是在等待美聯儲是否政策轉向。
6月9日歐洲央行行長特裏謝對通脹發出“高度警戒”的言論,透露出歐洲央行7月加息的信號。
“對中國央行來説,在6月22日以前可能會更慎重一些,因為現在各國央行之間的聯絡溝通也在加強,加息不能改變通脹的勢頭,中國央行加息抗通脹也是無奈之舉。但如果美國結束量化寬鬆,美元見底,輸入型通脹壓力減小的話,至少CPI不會持續上漲。”蔣舒表示。
國內經濟增速放緩隱憂
6月10日上午,海關總署發佈數據稱,中國5月貿易順差升至130.5億美元。較4月的114億美元上升,不過比此前業內調查的預期中值175億美元要低。
渣打銀行經濟分析師李煒認為,5月的貿易數據還是增強了加息的可能性。他表示,“未來1~2個月抑制通脹仍然是央行的首要任務,因為經濟增速放緩還是相對溫和的。但是下半年應該不會再輕易加息,要等到年底左右經濟增長有所恢復,可能會迎來新一輪的考驗。”
5月,中國物流和採購協會公佈的採購經理人指數從3月份的53.4和4月份的52.9下降至52。匯丰采購經理人指數從4月份的51.8下降為51.6,MNI的企業景氣調查數據從4月份的69.3下降至61.2。巴克萊資本經濟學家常健認為,總體而言,5月份主要指標顯示工業活動繼續放緩。
另外,高華證券預計5月份人民幣貸款規模從4月份的7396億元降至6000億元,M2同比增幅可能從4月份的15.3%下降到15.0%。
光大銀行資金部宏觀分析師盛宏清認為,目前經濟活動仍處於正常水平,儘管有放緩苗頭,但是屬於正常區間內的放緩。他認為,今年6月~7月可能呈現加息敏感窗口。年內後續可能的加息動作仍維持25~50個基點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