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劉明康暗示兩大利空 底部仍不確定?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7日 16: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週二兩市大盤低開高走,然而劉明康的表態值得市場密切關注,一旦此話成真,短線市場又將如何演繹呢?

  劉明康稱各國被迫進入加息通道 市場預期本週末加息

  加強有效監管推動銀行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明康答本報記者問

  記者:劉主席您好!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學習時報的採訪。首先請您介紹一下當前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的突出特點是什麼?

  劉明康:當前全球經濟已經初顯復蘇跡象,但金融危機並沒有離我們遠去。美國經濟復蘇進展緩慢,且呈無就業增長態勢;歐洲陷入債務危機惡化、失業率高企、通脹抬頭等多重壓力交織的困境;日本遭受地震、海嘯和核泄漏三大災難,全世界電子、電器和汽車等重要行業部分關鍵零部件供應鏈出現斷裂;部分地區自然災害造成糧食供應不確定性因素增多,進一步加劇了糧食、食用油等價格飆升;西亞北非地區社會動蕩,且其溢出效應正在逐步影響海灣地區政局的穩定,對世界能源供應影響巨大,給全球經濟復蘇蒙上陰影。

  總之,經濟復蘇的內生動力明顯不足。

  另一方面,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負溢出效應凸顯。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均採用了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給金融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抬高資産價格,以幫助修復政府、金融機構和家庭的資産負債表;壓低利率,以刺激國內投資和消費;壓低匯率,以拉動出口,但量化寬鬆政策在國際上的負溢出效應十分明顯。

  第一,大量流動性流入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和新興經濟體逐利,推高了資産泡沫。4月份以來,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最高漲至126美元/桶,並且波動十分劇烈;紐約黃金交易價格一度達到 1573美元/盎司的歷史最高位;小麥、玉米等商品價格從去年上半年的低點到現在漲幅均超過50%,有的甚至翻了一番多。

  第二,流動性氾濫加大了通貨膨脹壓力。目前,歐洲、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已較此前低點上升了一倍左右,發展中國家也普遍面臨輸入型通脹壓力。3月份,巴西、印度、俄羅斯、阿根廷、越南等國CPI漲至6.3%-13.9%的區間,遠遠超過5%的溫和通脹警戒線。

  第三,如果資産泡沫和通脹壓力繼續加大,為應對滯脹局面,可能被迫進入加息通道。這極有可能導致流動性過剩的局面發生逆轉,使金融體系的脆弱性暴露出來,進而拖累實體經濟復蘇,並再次對全球金融體系造成衝擊。

  記者:如何看待當前國內經濟形勢?

  劉明康: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總體良好。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9.7%,環比增長2.1%;1月、2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9.6%、15.8%,是自2009年11月份用電增速快速下降以後連續兩個月明顯回升;3月份PMI為53.4%,環比上升1.2個百分點,自2009年3月以來已連續25個月位於50%臨界點以上。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宏觀經濟持續增長仍面臨諸多不穩定因素,還處於宏觀調控的關鍵時期。

  當前,消費需求走軟苗頭值得關注;企業效益增長的基礎還不牢固,經營壓力更為顯現;居民消費價格繼續上漲,保障市場平穩運行難度加大;節能減排出現反復勢頭,産業結構調整面臨更大壓力。這需要我們對成績保持高度的冷靜,對問題保持高度的警醒,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科學方法,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形成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體制機制,不斷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

  記者:現在"十二五"規劃強調要擴大內需,改善民生。擴大內需最大的是房子、車子,但我們現在的政策,對房子、車子採取了很大的限制措施,限房令、限購令,現在有錢買不到,或不能買,這個政策與擴大內需的矛盾應該怎麼理解?

  劉明康:首先,我們要從動態和長遠角度分析和看待這個問題,應該充分看到前幾年量價飆升的情況既不平衡,也不可持久。

  從汽車市場看,近幾年我們的汽車市場高速發展,汽車保有量增速世界罕見,而不理性的增長帶來的是節能減排目標難以落實和交通擁堵嚴重等問題。

  從房地産市場看,部分地區價格上漲過快,已經引起多方面高度關注。這種擴大內需模式不可持續,難見久效,必須採取主動調控措施,引導市場回歸合理水平,主動消除資産價格"泡沫",實現協調均衡發展。從目前的實踐看,調控政策已經取得積極成效。

  其次,我們應該堅持辯證法,充分注意到宏觀調控並沒有讓消費熱點消失,而是讓消費熱點科學轉移。比如公租房、廉租房搞起來以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有了保障以後,家庭增加的收入(工資、社會福利)就會主要用於消費,而投機的人買房,只會將房子閒置再伺機出售,不會引致其他方面的消費,並不能真正拉動內需。

  此外,還有很多消費領域的潛力值得挖掘,比如文化産業、旅遊消費等等。我堅信,隨著相關領域的調控取得成效,擴大內需政策得以貫徹落實,低端、中端和高端消費市場將呈現協調可持續發展局面。

  當前,最為關鍵的是,要充分認識到這些新的消費增長點,並著力捕捉這種機遇。當然,高鐵、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一定要根據貨流量和客流量等實際需求科學規劃,要避免太過超前導致大規模浪費。

  記者:2008年以來,我國銀行業經受住了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您認為取得該成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劉明康:近年來,在中央的強力推動下,金融改革開放步入深水區。經過八年多的審慎引導,我國銀行業從內在機制到外在形象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等多項指標均處於歷史最好水平,2010年末工行、建行、中行、農行均躋身全球銀行總市值前10位,特別是運營機制和管理效率方面出現的可喜轉變尤為難得。

  一是經營效率大幅提升。截至2010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比2003年增加了3倍,但資産利潤率增加了10倍,利潤總額增加近28倍,達到了國際良好銀行水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利潤來源之一是對成本的有效管控。

  二是風險防控能力顯著增強。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和比例分別從2002年末的2.28萬億元和 23.61%(四 級 分 類 口徑),下降到2010年末的3646億元和1.15%(更為嚴格的五級分類口徑)。商業銀行整體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從2003年末的-2.98%上升至2010年末的12.2%,所有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過8%的監管要求。

  更為重要的是,商業銀行已經有了資本約束意識和持續補充資本的內在動力。所有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已從 2002年末的6.7%提高到2010年末的218.25%,貸款撥備率達2.41%,並且提足撥備抵禦風險已經開始成為銀行股東、董事、高管的普遍共識。

  三是收入來源日趨多元化。2010年,上市銀行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較上年增長超過30%,增幅比去年提高7個百分點以上,建設銀行等的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已經從2002年的4%上升到20%,銀行業主要依靠利差的盈利模式正在悄然轉變。

  令人欣喜的是,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的增長,主要來源於新業務領域的良好拓展。截至2010年末,商業銀行信用卡有效發卡量超過2億張,相當於全國每6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擁有一張信用卡,而且卡均透支額度比上年增長近 40%;理財産品發行額度大幅增長,僅工商銀行2010年對公和個人理財産品銷售額就達到4.5萬億元。

  四是銀行業更加注重運用市場化手段支持實體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銀行業從 2008年5月到2010年底,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及時主動地科學調整信貸投放節奏與結構,有力支持了我國經濟企穩回升並平穩較快發展。

  與此同時,在商業可持續原則下,不斷健全和完善體制機制,加大對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截至2010年末,連續兩年實現小企業和涉農貸款增量不低於上年、增速不低於當年貸款平均增速,並比原定"三年規劃"提前一年實現了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全覆蓋,基礎金融服務的均等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當然,我國銀行業也還面臨多方面挑戰。今年貨幣政策由積極轉向穩健,銀行負債管理面臨重大挑戰;房地産市場貸款風險需要高度關注,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部分集中度較高的行業貸款風險和産業結構調整暴露的信貸風險不容忽視。

  隨著利率市場化步伐逐步加快,銀行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壓力巨大,銀行業金融機構在公司治理、經營管理體制、激勵約束機制、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文化培育等多方面進行深層次改革的任務仍然艱巨。

  記者:在新形勢下,進一步推進我國銀行業科學發展的戰略是什麼?

  劉明康:針對當前我國銀行業所面臨的特殊形勢和突出問題,我認為,最為重要的是通過持續提高監管有效性,推動銀行業制定和實施科學的發展戰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並以此促進銀行業客戶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具體而言,銀行業應重點把握好以下四點。

  一是要繼續推進業務創新。2010年國內非金融部門在股市和債市上的直接融資已經佔到融資總量的1/4,融資結構多元化發展大勢所趨。

  在銀行傳統業務模式發展潛力逐步下降的情況下,銀行必須從現在起就著手做好三門功課:一要更加注重對小企業和微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充分認識到小企業金融服務給銀行帶來的風險分散和邊際效應增加等好處,特別是靈活的風險定價往往使服務小企業能力較強的銀行在競爭中更勝一籌。

  近年來,商業銀行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並取得初步成效,但還要改進服務模式、機制與流程,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堅持向成本管理要效益,向風險管控要效益,向高附加值服務創新要效益,不斷提高持續服務小企業的內生動力,要在深入調查研究和準確把握中小企業破産概率和失敗風險的基礎上,堅持大力支持、科學支持、綜合支持原則,為小企業健康發展提供金融推動力,逐步從"傍大款"、"壘大戶"的傳統發展模式中走出來。

  二要大力發展個人金融業務。適應個性化需求的個人金融服務,是新的利潤增長點。值得期許的服務領域包括因應老齡化趨勢,提供簡單方便、值得信賴、長期具有正的風險調整收益率的金融理財産品;也包括因應國內中産階層壯大趨勢,增加全球資産管理組合多元化産品;更包括因應拉動消費的需要,在豐富金融産品以支持物質産品生産與消費的同時,創新金融産品以支持文化、旅遊等精神産品的生産與消費。

  銀行要加強對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的研究,充分利用專業優勢,在做好傳統個人金融服務的同時,大量開展符合我國國情、文化傳統和市場特點的理財、私人銀行等新型個人金融服務。

  三要科學把握直接融資市場大發展中的戰略機遇。"十二五"規劃已經明確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今年一季度,在貸款增幅明顯低於去年同期的情況下,資本市場增長幅度明顯提高。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過程中,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積極利用遍佈全國的物理網絡和便捷的電子網絡等資源優勢,全面發揮專業人才相對豐富等優勢,努力做好境內外結算、清算和託管等領域的配套服務,努力實現銀行業市場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發展。

  二是要堅持精選戰略。我國經濟發展機會和挑戰並存,尤其是在應對通脹和對全社會融資規模有所控制的今天,銀行業要有認真嚴謹的作風,學習和借鑒現代化的客戶精選方法,做好盡職調查,有所為、有所不為,憑藉戰略思維、世界眼光和專業水平,發掘、識別和選擇市場上那些有真正還本付息能力的客戶,去支持和服務那些資源配置效率較高、競爭優勢較強、盈利能力較好的項目,從而有效支持實體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這種精選戰略是發展之必須,也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個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的重要體現。

  三是要在戰略結構調整當中努力加強定價能力建設。隨著市場化改革日益深化,我國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各種風險日益顯現。

  面對挑戰,銀行業必須不斷提高風險定價能力,把自己的成本、費用和風險算清楚,做到"算了再做,而不是做了再算"。要抓緊建立完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制度(FTP)和系統,結合中長期風險成本計算和市場資金供求狀況,準確計算上存資金成本率和借出資金收益率,提高銀行對貸款和中間業務的科學定價和約束能力,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特別重要的是,要抓緊進行全面風險數據收集與管理的基礎設施建設,研究完善風險數據跟蹤分析與科學評判的系統平臺和動態模塊,加強對各類風險的科學測算,並通過加成定價方式確保收益能夠覆蓋成本和與期限等匹配的風險,以定價能力的建設促進提高應對市場發生變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有效性。

  四是要必須持續推進"問題到我為止"的銀行文化建設。沒有良好文化的支撐,再好的制度也是一紙空文。在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要嚴格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目標次序,在穩健經營的前提下有序地謀發展。在對客戶服務上,要注重培育"問題到我為止"的責任文化和行為取向。

  我們必須加強橫貫型管理,對內切實做到政策制度緊密銜接,上下左右緊密配合,形成合力,防患于未然;對外給客戶一個嚴謹優質的印象。其實,我國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缺乏橫貫型管理,門第之見和低協調效率形成了內耗,銀行業也不例外。

  因此,這種加強橫貫型管理的努力不但必須,而且需要不懈地培育,以增強我國軟實力的競爭能力。

  記者:加強頂層設計是"十二五"規劃的亮點之一。請問,在營造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推動銀行業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方面,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強頂層設計並重點做好哪些工作?

  劉明康:為推動銀行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更好地發揮金融業對於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持作用,當前要積極推進深化財稅、投融資機制和國有企業等領域的改革,科學把握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進程,不斷強化公共政策的基礎性支撐功能。

  一是積極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明晰地方政府資産負債。當前我國經濟生活中"土地財政"和過度依賴外資特徵仍然突出。由此帶來的問題是巨大的。對此,要按照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要求,進一步理順各級政府間財政分配關係,健全地方財稅體系,同時建立地方財政資産負債表,推動政府負債的顯性化和財政的公開化,提高債務信息透明度,並建立健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和問責機制。

  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機制,推進地方政府治理改革。對基礎設施投資加強統籌規劃,科學確定建設規模和速度。對於政府和準政府主體發起的投資項目,可通過區分為經營性和公益性項目,實施分類管理,並有針對性地完善相應治理機制。對於經營性項目,實施商業化運作,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

  對於公益性項目,落實顯性財政補貼制度,根據財政預算資金來源合理安排建設規模。要積極探索基建項目建設的市場化直接融資機制,積極有序拓展融資渠道。要建立投融資決策責任追究機制,切實杜絕"只管決策、不管收益"、"只顧眼前政績、不顧長遠發展"的現象。

  三是加強國民經濟需求側的管理,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當前,受國際國內因素等影響,國內發展中的不少環節都繃得很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都需要關注如何抓好需求側管理優化,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加快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而不是在區域之間簡單轉移。發展快而不好,不是我們的方向,有量無質且帶來一大堆國際國內隱患與紛爭是難以為繼、絕不可取的。

  另外,對需求側提高科技含量的説法也要科學化,關鍵是附加值的比例能否得到突破性上升,我們的效率能否得到大幅提高,這些問題不解決,我們將始終會遇到結構上的困擾。

  四是大力推進基礎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科學把握新農村和城鎮化建設進程。近年來,銀監會十分重視在新農村和城鎮化建設進程中,不斷提高基礎金融服務均等化水平。

  銀行業已經在 2010年底實現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全覆蓋,並連續兩年順利完成了涉農和小企業貸款增速不低於全部貸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於上年的"兩個不低於"目標。今年,爭取在全國再解決500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空白鄉鎮的機構覆蓋問題。

  至關重要的是,所有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必須在基層同步推進,即除基礎金融服務之外,更要統籌推進安居工程、就業和教育、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等諸多領域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並設計好制度和機制,明確近期和中長期目標,一以貫之地執行。

  五是銀行業發展與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相互促進,不斷優化社會資源配置。銀行業科學發展和認真精細的管理工作,可以促進我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改革全面深化,促進宏微觀經濟社會發展的質的進步。

  而經濟社會的宏微觀層面上的實質性進步,又是銀行業健康發展的保障。當前一個很重要的工作還在於如何淡化企業屬性和規模大小,按照發展又好又快,好字當頭的精神,共同努力,確保通過公平競爭獲取包括銀行信貸在內的各種資源,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六是加快培育誠信和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持續推進社會主義信用文化大繁榮大發展。信用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最重要的內涵之一,也是銀行業科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推進信用文化建設需要遠見,需要系統性建設,需要堅持德法並舉。重點是切實推動信用體系建設,強化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加大力度打擊破壞市場秩序的違法犯罪活動,樹立嚴格的道德標準和正確的輿論導向,降低各行各業的道德風險,依法建設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現代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