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洪晃投訴德銀理財産品 非保本QDII跌跌不休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31日 18: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洪晃 :我快被理財成“無産階級”

  金融危機讓不少國內投資人對外資銀行高風險理財産品心有餘悸,迷你債券、ACCU-MULATOR等各種産品曾經都有過造成上億身家巨虧的“案底”。昨日,又知名人士、雜誌出版人洪晃在其微博投訴在德意志私人銀行投資理財“越理錢越少”的事情,再次將外資銀行理財投資推上了風口浪尖,引來了無數人的關注。

  ■南方日報記者 黃倩蔚

  洪晃昨日在其微博中表示“德意志銀行的私人理財是全世界最壞的服務,我快被他們給理成無産階級了。”作為擁有246萬微博粉絲的名人,洪晃直接的批評,迅速在微博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討論,成為熱門話題。

  隨後,記者通過微博聯絡洪晃了解具體情況,但其並沒有回復。此外,記者也嘗試聯絡德意志銀行私人銀行公關,但截止截稿時,該行對記者提出的問題尚未正面回復。

  事後,知名美股和港股評論家信麟議論表示,事實上選擇這種理財産品的人大多數投資人都是沒有多大的評估能力,他們大多都是出於相信銀行品牌。此外,他表示“大行的客戶經理很多時候更多傾向推銷次品,典型的代表就是大陸富人在香港被血洗的ACCUMU-LATOR,如果不相信客戶經理和公司品牌,何必要買這些理財産品,我是一定不會買的。”

  還有不少銀行客戶指出,購買外資銀行産品的保障的確不如銀行的牌子響亮。如早前進入中國的荷蘭銀行,先是被蘇格蘭皇家銀行收購,然後蘇格蘭皇家銀行退出國內業務,轉給星展銀行。網友評論説:“荷蘭銀行就更慘了,三年內理財産品轉了兩次手!”

  此外,不僅僅對德意志銀行理財的批評開始滿天飛,不少人也指出,外資銀行在國內迅速擴張之下,人才水平也未必能夠保障。“一些外資行私人理財之類,做專戶理財,買賣股票居然不做公司調研。所以只能在那配些基金進行被動投資。”

  金融危機後各行力推保本德銀暫無一款保本産品

  這件事發生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微博專欄)分析表示,外資行在本土化方面缺陷是明顯的,但是在國際網絡服務方面,還是有點優勢,産品線的選擇相對多一點,但是選擇還是要自己評估好,不要完全聽信客戶經理的。但巴曙松表示,不可忽視的一個現實是,經歷一次危機衝擊之後,外資行在理財市場恢復聲譽和信任,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報記者昨日打通了德意志銀行私人銀行客服電話,客服人員表示,目前德銀在中國只在上海和北京兩個地方開設了私人銀行網點服務,並且一般接受的客戶是資産300萬以上的。目前德意志銀行在中國推出的只有10隻QDII基金産品和投連險産品,並沒有開發挂鉤大宗商品等標的物得理財産品。但其所有投資産品都是不保本的。

  實際上,不少業內人士對外資銀行高風險的財産品的印象並不好,“像ACCUMULATOR這類産品,是一個標準的牛市頂峰産品,既被投行賣了非常高的量,又幫投行做了對衝,一舉兩得。外人輸錢是必然的。ACCUMULATOR將投行的優勢及人性發揮到極致!”業內人士分析指出。

  其實,經過金融危機以後,不少外資銀行都開始走“保守”的路線,包括匯豐銀行、恒生銀行、法國興業銀行目前理財産品大部分都是保本為主。其中,匯豐銀行到2010年底保本産品的佔比在80%以上。而恒生銀行行長關燕萍此前也對本報記者表示,該行內地發行的結構性産品都是90%及以上的保本型産品,即使出現大的風險,最多的虧損也不會超過10%。法興銀行零售銀行總裁畢鵬飛對也本報表示,目前在中國推出的所有産品都是100%保本的。

  QDII重新回歸外資行投資已出現大面積虧損

  不過,今年開始,隨著外部市場環境開始好轉,不少外資行慢慢上線了不少QDII産品。這類基金産品波動較大,屬於高風險産品。德銀被投訴的産品估計也在此列。記者大致查看了目前理財産品情況,截止5月13日,到期收益率虧損理財産品中外資行的確榜上有名,其中花旗銀行的“美元代客境外理財産品—1年期挂鉤指數和基金美元票據”,到期收益率為-3.22%,該産品的投向為結構性票據,挂鉤標的包括交易所股票指數和指數型基金。為改期所有理財産品中,到期虧損的兩隻産品之一。

  另據晨星統計,上周銀行發行的QDII産品也出現了大面積的虧損。可統計的69隻産品中,僅9隻産品凈值正增長。其中外資銀行發行QDII跌幅最為明顯。花旗銀行對國內投資者售賣的貝萊德世界黃金基金周凈值跌幅7.12%;花旗發行的施羅德環球資源跌幅6.34%;渣打銀行發行的貝萊德全球基金跌幅5.79%;美林銀行發行的世界礦業基金跌幅5.79%、匯豐銀行發行的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跌幅5.78%。

  “實際上,經過金融海嘯之後,我們現在推這類高風險産品都會相對謹慎一些,一方面是推的速度不是很快,另一方面要求只有資深投資者才能投資這類高風險産品。産品的選擇上也以穩健為主,比如多推即時挂靠海外標的産品,客戶可以對突如其來的變化來得及作出反應。”某大外資行相關負責人昨日對記者透露,金融危機過後,該行將客戶分成了深投資者、有經驗投資者和經驗較少投資者這三類,要求所有客戶填寫調查問卷,只有得到最高等級的資深投資人才能投資高風險産品。

  巴曙松也分析指出,這些産品主要面向特定的高端人群,所謂合格的投資者,監管是假定這些投資者承擔風險的能力強。不過,這類投資人也要“打醒十二分精神”,銀行相當於將投資的判斷和風險後果的承擔全交給了個人。巴曙松指出,在香港的雷曼迷你債券事件中,合資格的投資者就無法追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