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聯合利華漲價背後是站不住的成本論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6日 14: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4日起,廣州多家零售企業表示收到聯合利華旗下的夏士蓮、力士兩個品牌的漲價通知,而就在5月初前,聯合利華還因在華散佈漲價信息被罰款200萬元。(5月25日 《廣州日報》)

  聯合利華敢於冒發改委“約談療法”之大不諱,頂著憤懣民意以及板磚、口水“禮遇”的風險,扛著漲價的大旗一路狂奔,多少超出了公眾的預期,給還浸潤于“不漲價約定”的消費者殺了個措手不及。

  市場畢竟不是過家家,更不是演瓊瑤劇,口頭承諾所建構的情感契約往往是最不靠譜的。如果有通脹壓力和漲價預期打底,今天表示不漲,那就只能代表時鐘指向零點之前它不會漲價,明天的太陽高高升起,就可能是另一番光景,至於是直接提價還是實行産品瘦身,這就靠商家自我掂量了。

  聯合利華是深諳這個邏輯的,拿捏起來也是駕輕就熟,而一次鏗鏘的逆市而漲背後通常需要一個強大的正當理由,漲價也得“師出有名”,“成本論”就理所當然成了多數企業領漲的擋箭牌,聯合利華自然也熱衷於頭頭是道地拿成本説事。問題也就在這,“成本論”裏囊括的是一個幾近詭異的邏輯,因為成本之於消費者永遠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商家口中念叨的成本是否真實,以及原材料和耗費是怎樣影響生産成本的,公眾只有抽象概念,而這個概念還是生産企業強加的。聯合利華説成本高了要漲價來消化,卻始終拿不出讓人信服的證據,只是一個勁地扮委屈,這裡面很多問題是架不住拷問的,因為可能強大的“成本論”背後站立的是沒有底氣的藉口。

  當然,聯合利華能直接無視發改委的約談及罰款,靠的還是市場地位。一個競爭充分而且靠企業自主定價的市場,行政手段往往是尷尬的,干預過多或者過於直接,挫傷市場積極性;干預過少,企業又往往打著成本上漲的金字招牌橫衝直撞。而政府又過度依賴約談,唬住中小企業的同時,也間接培養了大企業的傲慢。有了傲慢,大型企業自然敢於同消費者博弈,把通貨膨脹的代價推得一乾二淨。

  這種傲慢對約談以及隔靴搔癢的200萬罰款無疑是巨大的諷刺,它宣告約談限價“美好夙願”幻滅的同時,還帶出了一個這樣的觀點——強大的市場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更讓人擔憂的是一旦“頂風作案”現行,順利通過層層關卡而沒有任何代價,勢必會增強日化用品的市場漲價預期,有這樣一個“開拓者”,誰又能保證其他日化企業甚至其他行業不會借機反攻市場,佔領價格制高點?

  眼下,聯合利華旗下産品漲價已成既定事實,國家應有所警覺,而非繼續篤信約談能把企業框住。道理其實很簡單,約談也罷,罰款也罷,終究是建立在企業自説自話的前提上,消費者更無法用腳投票。如果職能部門把心眼放在企業生産成本核算上,並對大概收益比進行公示,以此為依託對漲價合理與否進行判定,並配以重典,聯合利華還會如此傲慢?約談還會如此諷刺?(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