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藝術品市場或進危險泡沫期 炒家只認最貴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6日 12: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鄭中

  “生面孔”進場揮金如土 齊白石大作春拍奪標

  天價藝術品在今年春拍市場集體“井噴”著實讓人難以預料。劉益謙所藏齊白石最大尺幅作品《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以4.255億元人民幣成交,刷新中國近現代書畫拍賣紀錄。陳逸飛代表作《山地風》以8165萬元人民幣成交,刷新了中國油畫的拍賣紀錄。這些新紀錄再次將藝術品投資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一面是不斷被刷新的各項藝術品拍賣價格紀錄,另一面是藝術品交易所、藝術品信託在中國遍地開花,藝術品投資“全民化”浪潮似乎正迎面而來。然而業內人士指出,中國藝術品投資拍賣市場已經進入了危險的泡沫期,投資者盲目跟風進入“牛市”的風險很大,市場也可能急轉直下陷入低潮。有人甚至揣測,投資大鱷劉益謙對藝術品的“興趣”已經大減,開始將手中藝術品逐步套現。

  2010年以來,藝術品投資市場的逐漸回暖,對於游離在股市和樓市之外的遊資具有“致命誘惑”,而遊資的介入又像一針“興奮劑”,助推藝術品投資市場行情全面上漲。多位資深藏家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近兩年的拍賣會上,傳統藏家多被“邊緣化”,最活躍的往往是“生面孔”,他們大多出手闊綽且盯住場內估價最高的作品。這讓以前活躍于拍賣市場的傳統藏家根本沒法下手,許多藝術品拍出的價格已經到了讓傳統藏家無法承受的地步。

  某位資深藏家頗無奈的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他們只能去尋找和收藏那些存在價值的、還沒有被炒作的藏品,因為新進的資本玩家們大都找準市場上公認價值最高的那些藝術品。“前兩天有個浙江的企業家來看預展,只看齊白石的作品,而且對價格多少毫不在意。在他們看來,最貴的就是最好的。”

  持續發佈中國藝術品分析報告的北京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總監馬學東表示,根據他們的調查,這些新面孔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個人藏家,多為民營企業主,主要從事于金融、房地産、能源等高利潤産業;藝術投資基金等金融機構,包括公募與私募,目前以私募為主,他們多偏好書畫藏品,最在意回報率;非傳統收藏機構,包括部分有意向文化産業發展的企業或以建立美術館等藝術機構為目標的企業機構等。根據胡潤百富2011年4月推出的《2011胡潤財富報告》,截至2010年底,除香港、澳門、台灣之外的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中,千萬富豪人數已達96萬人。而他們之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曾經或是打算投身藝術品投資市場。

  泡沫初現風險積聚

  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各大拍賣預展時發現,和惹眼的“天價”拍品一樣,拍賣價格在幾千元到幾十萬元不等的“小拍”也儼然成為新寵。標價幾千元的翡翠手鐲、十幾萬元的限量手錶、幾十萬元的瓷器等,都對藝術品投資的中小散戶們有著“致命吸引力”。據了解,有媒體《鑒寶》欄目開播頭半年,節目組就收到了5萬封觀眾來信,天南地北的藝術品投資收藏者紛紛掏出自己的“家底”渴望一辨真偽。

  從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開始,到鄭州、成都等地的藝術品交易所,再到各類藝術品小型拍賣會、與藝術品挂鉤的投資理財産品等,阻隔在藝術品投資市場與普通投資者之間的“大門”,仿佛一夜之間被打開了。甚至有投身藝術品證券化交易的中小散戶認為,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將由他們“捧起”。

  藝術品“全民投資”的時代似乎已經來臨。但是,國投信託有限公司總經理呂益民指出,各地紛紛上馬的“文交所”,根本不算是藝術品金融化,更算不上藝術品證券化。“充其量是藝術品的一種交易方式,因為藝術品證券化、份額化必須由金融機構去倡導,要在金融化的基礎上,有成熟編制的指數。”他表示,資産證券化的基本條件,就是資産能夠在未來産生可預見的現金流,並由持股人共同分享未來現金流,比如企業通過經營産生價值,並且增加價值。而藝術品本身並不能産生未來現金流,而且藝術品具有欣賞價值的不可分割性。在藝術品證券化交易中,價值不可分割的藝術品份額只是一個“符號”,人們只能分享價格被短期推高而帶來的虛擬財富增值,這種沒有財富創造的增值就是“資産泡沫”。

  呂益民認為,目前藝術品投資市場的泡沫已經愈發明顯,等到泡沫破裂時對財富分配的格局做出“最終清算”,其結果是可以預見的,即大多數盲目跟風的投資者將賠得血本無歸,先知先覺的操縱者才能聚斂鉅額財富。因此,藝術品投資領域的風險遠高於其他投資渠道,通過提高投資門檻,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是十分必要的。“鋻於藝術品投資的高風險和不確定性,它恐怕難以成為繼股市、樓市之後的第三大投資領域。”

  藝術品業內人士以及市場交易人士也道出自己的擔憂,當前進入藝術品證券化交易的資金,多數並沒有對藝術品的真實價值進行辨別,就跟風炒作、盲目追漲,具有非常強烈的賭博性質。而事實上,正是由於這些資金不計代價的瘋狂炒作,才使得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上演了“不到一個月漲幅超過1600%”、“交易所特殊停牌”等奇怪鬧劇。

  投資大鱷疑欲套現

  5月22日晚,由劉益謙收藏的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以8800萬元起拍後,經過逾半小時、近50次激烈競價,最終一位場內買家以4.255億元人民幣將其收入囊中。和以往的數件億元拍品誕生時一樣,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是否存在泡沫的爭辯,不絕於耳。甚至有不少業內人士揣測,劉益謙夫婦對藝術品的“興趣”大減,開始套現手中藝術品,實則是嗅到了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的“泡沫”,不再看好這個市場的前景。

  中國著名古畫鑒賞家、書法家陳少慈先生認為,藝術品市場的價值回歸是不爭的事實,當前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明顯過熱,整個市場已經進入了危險的泡沫期。而盲目跟風投資的後果,很可能就像以往中國股市那樣經歷了牛市之後,陷入低潮。陳少慈表示:“雖然在國外的藝術藏品拍賣中,拍出天價的藝術品也不算少數。但是像國內這樣集體‘井噴式的’高價接連出現,在全世界來看極為罕見。”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的藝術品投資拍賣市場從朵雲軒1993年的首拍開始計算,至今還不到18年時間,這18年是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而中國經濟在經歷了股市過熱、樓市過熱以及最近的金銀投資過熱之後,投資者已經逐漸將重點放在了藝術品投資領域。然而,從流動性角度看,藝術品投資可能並非很理想的投資,因為它們的變現能力和流通性,比房地産甚至郵票市場都要差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