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A股為何聞國際板色變?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5日 07: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11年5月23日,A股暴跌近3%,上證綜指擊穿年線。

  這樣慘烈的暴跌,是在A股估值與2005年的最低點998點、2008年的最低點1664點以及2010年的最低點2319點基本持平的情況下發生的,而這三個點位是近6年來A股主要的底部點位。而且,也是在百億社保基金入市的背景下發生的(全國社保基金理事長戴相龍在2011陸家嘴(600663)論壇期間透露)。

  A股市場的暴跌,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比如抑制通脹的緊縮貨幣政策,造成了市場資金的缺乏,全球經濟環境的動蕩、美元升值導致全球美元回流,也是不可忽略的原因。

  但是,與多位市場一線投資人士交流之後,我們達成一致意見——當前緊縮環境下,最直接的觸發因素,無疑是本次陸家嘴論壇上,監管層公開表態,“離推出國際板越來越近了”。同時一些官員表示:“國際板推出對股民是利好”。

  然而,市場似乎並不買賬。在國際板的恐慌下,A股以暴跌的方式來回答了這種“利好論”。

  為何如此?

  不妨回顧創業板推出的情景,斯時,同樣是一片歡欣鼓舞之聲,同樣認為是對中國股民是利好。

  但時至今日,創業板是不是利好,已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

  從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創業板公司登陸深交所以來,創業板的發行市盈率一度高達90多倍,其泡沫化程度,堪比2007年A股6124點時的瘋狂。

  創業板除了留下高市盈率、高發行價、高募資額“三高”外,沒有出現持續的“高成長性”。萬得數據顯示,2010年度,創業板209家公司中有32家業績下滑,比例超過15%。

  今年一季報,創業板公司的業績惡化加劇。截至5月初,209家創業板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負增長的有47家,其中有9家公司一季度凈利潤下滑超過50%,下滑超過30%的累計有18家。真正實現凈利潤增幅30%以上的創業板公司只有99家,還不足半數。

  其中,典型的代表,如海普瑞(002399),發行價高達148元,上市次日最高價達188.88元,如今除權價僅33.45元,複權價63元左右,不及最高價的1/3,那些二級市場投資海普瑞的股民,誰賺到了錢?又有誰分享了高成長?

  又比如漢王科技(002362),發行價41.9元,首日開盤價78元,最高價175元,如今除權後價格僅20.79元,複權價41元左右,即使和首日開盤價相比,股價也腰斬接近過半,那些投資了漢王科技的股民,誰又賺了錢?

  賺錢的只有漢王科技的高管。今年3月21日,漢王科技9高管集體拋售公司股票,金額達8000萬元——幾乎相當於2010年該公司凈利潤,高管們拋售的股份多數觸及流通上限。18天后,公司公告,預計一季度將虧損4000萬-5000萬元。

  有報道稱,今年以來,創業板總市值已蒸發2200億元,佔當前創業板總市值7173.11億元的30.67%,創業板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股民“絞肉機”。

  創業板前車之鑒未遠,多少投資者血本無歸,如此情況下,不思對制度進行完善,切切實實做到讓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而是繼續高歌猛進地推出國際板,能讓投資者不恐慌嗎?

  據《人民日報》報道,上交所國際發展部總監石曉成透露,為防止國際板成為第二個B股,將採用人民幣計價。這必然造成當前的主板、創業板資金分流。有創業板的“示範作用”,A股投資者對於即將到來的國際板表現出恐懼,完全可以理解,值得同情。

  其實,中國股市當前迫在眉睫的問題,並不是發展更多板的問題。當務之急,是如何讓投資者真正得到回報的問題。換句話説,發展不是最重要的問題,制度完善才最重要。

  簡單回顧下歷史,2001年6月14日,上證指數2245點,十年之後,上證指數只漲到2767點,十年500點。

  這十年,到底普通投資者賺了多少錢無法統計,但我們看到,上市公司從投資者拿走的錢,遠遠超出他們給投資者的回報。僅以2010年為例,滬深股市融資近萬億,分紅只有3432億,不及融資35%。其中,2010年創業板融資1167.5億元,然而,二級市場投資者獲得的分紅卻不到一個零頭。

  這樣一個漏斗形的市場,資金都被上市公司、大股東、小非們拿走,留給普通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的是一地雞毛。圈錢變成它唯一且最重要的功能。

  中國股市的投資者深刻體會了這一點,所以他們很難輕易相信,現有的市場尚且如此,國際板推出後,誰能保證外資公司的股東不會邯鄲學步,一樣把國際板變成國際圈錢板呢?

  我們當然理解,中國需要有一個對接國外優質公司的資本市場,但古訓説得好:“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如果A股的制度不是基於鼓勵回報投資者,而是圈錢,那麼這些優質公司進來,它們很快就會變得和國內上市公司一樣。如果不信,去看看那些牽涉“行賄門”的跨國公司,這些名單包括家樂福、IBM、朗訊、沃爾瑪、西門子、摩根士丹利等等。它們都是國際上赫赫有名的優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