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審計風暴劍指17家央企 央企下屬企業成重災區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3日 13: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鋼集團被合作夥伴佔用資金88.07億元,所屬公司炒股虧5000多萬;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少計資産3.71億元;中國中化集團公司下屬企業倉促投資致巨虧;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6億元未納入工資總額管理;三峽集團10億元項目面臨損失……20日,審計署掀起17家央企審計

  風暴,資産管理成央企及其下屬企業的突出問題。同時,違規發薪酬福利、領導職務消費不清、假發票、少繳稅收、瞞報利潤等問題也較為突出,審計問題的“重災區”出現在央企下屬的二三級企業中。作為國家經濟的領軍者,央企再次走進輿論的風暴口。

  國資委回應:將加強央企薪酬福利管理

  20日,審計署掀起17家央企審計風暴,部分企業出現領導職務消費不清、假發票、違規發薪酬福利、少繳稅收、瞞報利潤、資産管理不善等問題,“重災區”出現在央企所屬的二、三級企業中。目前已有65名責任人被處理,其中局級幹部10人。

  針對此次央企審計“風暴”,國務院國資委新聞發言人21日晚間表示,國資委將進一步規範企業職務消費行為,加強薪酬福利管理,不斷增強透明度,接受職工群眾和社會公眾的監督。

  國家審計署在上週五公佈了對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等17家中央企業2007年~2009年財務收支審計結果。

  審計署企業審計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從審計結果看,總體情況是好的,但有的企業投資決策還不規範,造成國有資産損失和潛在損失等;有的企業對所屬單位的管理較為薄弱,違法違規問題仍然存在。

  被審計的17家央企存在相當多的不規範問題。從國家審計署的報告來看,部分企業出現領導職務消費不清、假發票、違規發薪酬、少繳稅收等問題。其中,濫發福利、趕超工期、投資項目“先上車、後補票”等問題成為央企財務不規範的重災區,中鋼等央企還出現對主管單位國務院國資委的瞞報現象。

  對於已經審計出的問題,審計署表示,截至2011年3月底,各企業對審計發現的違規問題已整改735項,整改完成率達93.74%,對65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處理,其中局級幹部10人。

  審計報告顯示,這些問題大部分發生在二、三級企業。審計部門已將發現的重大違法違紀問題和涉嫌犯罪案件線索移交有關部門查處。

  審計風暴揭開中鋁重組能力“畫皮”

  楊敏

  多年來,中國鋁業公司(下稱“中鋁”)通過各種方式收購重組多家企業,但是整合情況如何,一直備受關注。審計署20日公佈的關於中鋁的審計報告,將中鋁的軟肋暴露出來。

  審計報告稱,中鋁並購重組雲南銅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雲銅”)等11個項目,因多種因素影響,截至2009年底尚未實現預期盈利目標。

  此外,審計報告指出,中鋁還存在賬務處理不夠規範、部分自建和收購電解鋁等項目未經核準、未及時清退部分中層以上領導幹部違規持股等問題。

  中鋁從2007年開始,就正式收購雲銅,當年分兩次向雲銅注資近95億元,獲得雲銅49%的股權。去年11月15日,雲南省國資委又將雲銅2%的股權無償劃轉給中鋁,使得中鋁對雲銅的持股比例由49%上升到51%。

  雲銅是中鋁發展銅産業最大的平臺,但是2009年實現營業收入192.01億元的情況下,凈利潤只有區區2.89億元。

  中鋁另一大收購案是關於力拓集團。這樁收購案至今依然被許多人認為是較為失敗的案例。

  2008年2月,中鋁聯手美國鋁業公司收購力拓英國公司12%的股份。此次交易總金額為140.5億美元,其中12億美元資金是向美國鋁業公司發行了3年期可轉債。後美鋁退出,中鋁持有了全部的12%股權。

  與中鋁同處一個行業的另一家央企高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中鋁的盤子弄得太大,什麼都想做,但是除鋁以外,其他方面都不擅長,如何能做好?此外,中鋁選擇收購力拓的時機也不好。”

  中鋁是以每股約60英鎊的價格獲得力拓集團9%的股份,但3年多過去了,股價依然沒有回到過60英鎊,截至目前依然處於虧損狀態。

  因為這樁收購,中鋁大幅增加銀行借款,2008年末的資産負債率較 2007年提高了51.62%。

  上述另一家央企高層認為:“更為關鍵的是,中鋁拿了那麼多錢去投資,竟然沒有獲得董事會席位。”

  中鋁的海外資産經營並不盡如人意。中鋁海外控股有限公司的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鋁海外控股有限公司2009年實現營業收入為零,凈利潤為虧損13.77億元。截至2010年3月31日,中鋁海外控股有限公司繼續虧損1.40億元。

  整合能力出現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收購的企業太多。與此同時,對於收購的企業也沒有進行很好的評估。

  中鋁的另一大問題是,違規上馬新項目。這些項目與國內其他企業違規上的項目一起導致了氧化鋁、電解鋁産能的嚴重過剩。

  審計署稱,中鋁自建和收購的10個電解鋁、氧化鋁等項目,未經國家核準或未通過國家環保驗收,截至2008年底項目累計投資92.81億元。

  誰分享了南方電網多收的逾50億電費?

  李毅

  國家審計署20日發佈的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南方電網”)2009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查出2006年至2009年,廣東電網公司、雲南電網公司未報國家發改委批准,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在電價外收取燃氣燃油加工費等56.28億元,其中35.10億元用於補貼未經核準違規建設的電廠。

  記者就此事致電南方電網新聞發言人肖海,但其手機一直處於關機狀態。該公司部分其他高層也均表示不便回答或不予接聽。

  一位接近南方電網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如果是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加收電費,則錢很有可能給了地方所屬的電力公司,用以補貼地方發電廠。該人士介紹,由於發電廠與電網早已經分開經營運作,因此電網公司是不用自建發電廠的,而且作為央企的南方電網如果想自建發電廠,國家發改委也不可能批准。另一方面,同為央企的五大發電集團建設電廠也要經國家發改委批准,因此其既不敢也沒有必要違規建設發電廠。

  因此該人士分析稱,國家審計署審計報告中所稱的“未經核準違規建設的電廠”有可能並非南方電網所建,而是地方所屬的電力公司所為。

  五大發電集團之一的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違規建設的發電廠一般均為火電廠,水電廠及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廠規劃審批很嚴格,違規的可能性不大。

  然而,記者查詢廣東省發改委官方網站的“項目審批後公告”一欄發現,自2006年7月30日至2009年12月30日,廣東發改委未審批通過一項火電項目,所列均為風電或太陽能發電項目。

  南方電監局一位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廣東省早在2006年就已宣佈珠三角地區原則上不再新規劃布點建設燃煤火電廠,但不包括廣東省其他地區;同時,地方政府給地方電力公司所建的發電廠補貼並不方便採取行政撥款的方式,並且也很可能無款可撥。因此或許採取由總部位於廣東省的南方電網出面補貼的方式曲線進行。

  上述接近南方電網的人士告訴本報:“所謂對違規電廠的財政補貼,很可能是地方政府給的‘政策’,讓南方電網在電費中多收幾分錢,用於對地方違規電廠的補貼。”

  他同時表示,儘管南方電網身為中央企業,歸國家發改委直接管理,但其利稅皆由地方政府收取;在實際電價的收取方面,國家發改委只規定“標桿電價”,而實際收取的電價則由地方發改委具體制定,且其間亦有頗多輾轉騰挪之處。

  國家審計署審計報告同時披露了南方電網在會計審核、財務管理以及職工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天威集團海外1億美元投資或“打水漂”

  王佑

  20日,審計署披露的“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2009年度財務收支審計結果”的報告指出,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旗下天威集團一項投資額約為1億美元的海外項目,面臨投資風險。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這家海外公司名為“Hoku Scientific”(下稱“Hoku”),大本營在美國,它也是天威集團的第一家海外控股公司,主要業務為多晶硅、太陽能系統集成等。

  審計報告指出,2008年3月,天威集團控股的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天威新能源”)未經慎重決策與海外某公司簽訂10年期、4.68億美元購貨合同,並預付7900萬美元貨款。

  天威新能源主要從事光伏太陽能中、下游産品——晶體硅硅片、光伏電池、組件、光伏系統工程的研究、製造、銷售和服務。

  公司曾在2008年與Hoku全資子公司敲定了為期10年的多晶硅供應合同,從而保證其上遊多晶硅的穩定供應,當時,中方預付了7900萬美元的貨款。

  招商證券研究員汪劉勝告訴記者,2008年上半年是光伏産品價格最高的時刻,多晶硅價被爆炒到了400美元/公斤以上,企業之間簽訂長單的比比皆是。事實上,在同一時間段,Hoku也與尚德控股、三洋、Solarfun等知名光伏公司簽訂了供貨合同。

  “但隨後,金融危機突然到來,這使得多晶硅價格暴跌到了100美元/公斤以下。同時,大量下游的硅片、組件企業無力賣出貨品,導致不少多晶硅廠的建設、運轉都出現問題。”汪劉勝指出。

  審計署的調查結果表明,2009年,該海外公司瀕臨破産、無法履約,天威新能源以債轉股方式控股該公司,並又投入近1億美元。

  記者從各方媒體報道中看到,天威新能源目前控股美方企業60%以上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中方公司的做法是:首先,將Hoku預付的7900萬美元多晶硅採購款中拿出5000萬美元,轉為Hoku股票及權證;其次,天威新能源也將提供5000萬美元債務融資,在2010年之後,該5000萬美元的融資也逐步到位。 此外,天威新能源也曾計劃繼續對其投入資金,以幫助該美國公司建成位於美國Pocatello市的工廠。天威新能源對這家美國企業的融資及其他投入等,總計約1.29億美元。

  天威新能源董事長丁強在收購完成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國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是美國的貿易保護非常嚴格,如果在美國本土沒有企業,想大規模進入美國市場並非易事,所以我們需要在美國本土有自己的公司。但當時,他並沒有透露收購的一個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對方破産而無法履約的問題。

  中鋼“88.07億資金佔用”禍起預付款

  陳姍姍

  20日的央企審計風暴也指向了剛剛宣佈最高管理層更迭的中鋼集團。其中,中鋼集團“被合作夥伴佔用資金88.07億元”最引人關注。

  審計報告特別指出這項被佔用的鉅資,截至2010年6月底,中鋼集團還未對風險狀況進行系統評估,沒有形成有針對性的風險應對預案。

  記者昨天採訪中鋼集團多位管理層獲悉,此次審計公告中所指的“資金佔用”,是中鋼集團為購買鋼材向一些鋼廠提前支付的預付款。

  “預付款模式在鋼材貿易中是被鋼廠和貿易商廣泛採用的,但是否造成風險,主要要看付款對像是誰,是否對其的經營狀況有所了解,以及對單一對象(鋼廠)的付款規模有多大。”中鋼一位內部高層昨天對本報記者表示,而這也正是審計署所指的系統評估和風險應對預案。

  預付款風險

  作為鋼材貿易商,中鋼將鋼廠生産的鋼鐵産品賣給下游用戶。

  中鋼的上述高層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所謂88.07億元的佔用資金,是指截至審計署審查時段,中鋼向幾家鋼廠支付的預付款的餘額累積。當時,與中鋼合作的鋼廠有多家,但民營鋼鐵企業居多。“鋼廠和貿易商之間的關係一向地位不平等,一直以來,鋼廠尤其是國有鋼廠都更有話語權,而中鋼為了更多地控制資源,與民營企業進行包銷等形式的合作更容易達成,不過,民營企業所面臨的不確定風險也相對巨大。”

  據記者了解,中鋼與民營鋼廠合作所經歷的最大風險,就來自於山西民營鋼廠山西中宇鋼鐵有限公司(下稱“中宇鋼鐵”)。

  中宇鋼鐵與中鋼的貿易往來最早始於2007年,雙方的合作模式主要是,中鋼包銷中宇鋼鐵的鋼材産品,並提前兩個月預付貨款。“這種合作模式本無太多異常,但中宇鋼鐵本身的交貨能力和運營狀況,卻蘊含著巨大的潛在風險。”上述高層人士表示,事實上在當時,中宇鋼鐵就一直處於邊建設邊生産的狀態,由於生産成本高、資金鏈緊繃,再加上管理不善,公司一直盈利狀況不好。

  與中宇鋼鐵的合作,按時支付預付款的中鋼卻無法如期正常獲取相應數量貨品,最終也被拖入了“財務黑洞”。

  “當時的動機主要是想擴大業務和銷售額,但卻沒能控制好規模和風險,直到現在,中宇鋼鐵的生産經營狀況也還不正常。”參與中鋼鋼鐵貿易的一位管理層昨天對本報記者坦陳,目前,中鋼已經算是中宇鋼鐵的比較大的債權人,正在積極&&引入第三方,對中宇鋼鐵進行重組。

  當然,審計署所指的“88.07億元資金佔用”,並不僅僅是指中鋼與中宇鋼鐵之間的交易,也包括其他鋼廠。

  上述管理層對本報記者透露,在審計署調查後,中鋼已經開始通過調整業務結構和客戶結構,來降低這方面的風險,比如儘量避免參與合作的鋼廠數量過於集中,避免與一家鋼廠的合作規模過大等。

  來自下屬企業的風險

  而除了資金佔用風險,審計署的公告中,還指出了中鋼集團下屬的中鋼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及東悅投資有限公司2007年至2009年度在會計核算、財務管理、投資管理以及經營和內部管理方面,均存在問題。

  比如在經營和內部管理方面,中鋼國際控股銷售鋼材業務風險控制不力,形成損失233.90萬元;中鋼國際控股佣金協議不規範,協議未列明第三方的義務和違約責任。

  在投資管理方面,中鋼天津響螺灣項目尚未經國家發改委核準,中鋼集團也未將該項目作為非主業性質房地産投資項目向國資委報告,而且其中有6個分項目邀請的招標單位僅為2家,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同時,中鋼國際控股所屬中鋼國際廣場(天津)有限公司的設立也未經商務部核準。而中鋼國際控股進行的3個境外投資項目,也未嚴格執行國家境外投資活動報告制度。

  對此,中鋼集團新聞發言人李可傑昨天告訴本報記者,在審計署調查後,中鋼集團于去年9月成立了審計整改小組,對相關責任人和違紀事件進行了處理。

  中國聯通旗下企業4年收取假發票1400萬

  劉佳

  國家審計署近日發佈了對中國聯通2009年財務收支的審計結果,指出中國聯通在會計核算、關聯交易、部分物資採購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夠規範和嚴格等問題,要求中國聯通予以整改。

  據悉,本次審計署重點審計了中國聯通本部和8家所屬公司,涉及資産2805.25億元,佔中國聯通資産總額的54.71%。

  審計報告指出,中國聯通在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上存在問題。主要涉及提前確認收入、合併會計報表範圍不完整、本部與上市公司費用分攤不準確以及廣告商和代理商出具假發票等問題。

  審計署經對中國聯通所屬4家企業2006年至2009年部分發票進行抽查,發現廣告商和代理商出具的假發票涉及金額共計1400.81萬元。

  中國聯通在項目招投標方面也存在問題。主要問題有:所屬5家企業部分重大物資採購和工程項目未進行公開招標,截至2009年底共涉及金額18.81億元。

  針對審計署就審計評價意見中涉及聯通公司下屬企業的主要問題,中國聯通發表公告回應,上述問題對公司過去的經營業績、財務報告、審計意見以及內控評價沒有重大影響,目前公司已經結合國家審計署的審計進程積極進行整改。

  對於個別廣告商和代理商向公司提供虛假發票的問題,中國聯通經查其經濟行為真實存在,公司已要求對方提供規範的發票並進行了更換,並在集團範圍內開展發票合規性檢查,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發票等外部票據管理的通知》,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培訓以加強對於假發票的鑒別能力,進一步細化發票管理流程和建立黑名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