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工行被指存單“變”保單儲戶抱團維權獲本金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21日 07: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明明是去銀行存款,可到頭來卻“存”成了保險。蘭州市最近接連出現數起“存款變保單”事件。相關手續上明明有儲戶的簽字,可儲戶卻堅稱自己被騙。儲戶頻繁“被保險”這中間到底有什麼隱情?

  存款頻頻“被保險”上當者多是老年人

  “我們被銀行騙了。”蘭州市民席少華拿著一份寫有“銀代保險專用投保書及授權聲明”字樣的複印件向記者訴苦。

  席少華説,2010年11月4日,她拿著1萬元錢到工商銀行甘肅省分行皋蘭路支行存款,櫃臺裏的工作人員説現在有一種存儲方式利息高,問她存不存。出於對銀行的信任,席少華便爽快答應了。櫃臺裏的工作人員對著電腦一陣忙活後,遞出一張單子説:“你在這兒簽個字”。由於急著趕飛機,席少華簽完字拿著銀行給的幾張紙,急匆匆地回家放好,便直奔機場。

  2011年4月5日,席少華急需用錢,找出當時銀行給的“存單”,細看之下發現不對勁,去銀行被告知當時買的是保險,錢已劃到保險公司,十年後才能取,並且五年內每年都要交1萬元。

  在席少華與銀行工作人員爭論時,又有四個“被保險”儲戶到銀行來投訴,其中三個為60歲以上老年人。五個人隨即組成“投訴團”,經過一番投訴,雖然最終拿到了保險公司和工商銀行的全額退款,但利息及相關損失沒有賠償。

  “我已經明確説是存錢,再説我有糖尿病,不符合保險條件,他們問都沒問。”64歲的“被保險”人羅啟旺説。羅啟旺介紹,去年4月份,到工商銀行甘肅分行皋蘭路支行存款,被告知有個産品利息高,不明就裏,稀裏糊塗地就“被保險”了。

  在席少華出具的這張佈滿密密麻麻表格的單子上,記者看到,除有關公章、席少華填寫的本人信息及簽字外,只有險種名稱、保險金額和繳費期限,其他保險必備的投保事項、險種介紹、收益、合同細則等一概沒有。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被保險”早已不是新鮮事。據報道,中國消費者協會2010年共收到“銀行、保險”類投訴3775件,其中銀保産品的銷售誤導已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甘肅監管局也表示“最近關於保險的投訴量增大”,但增加多少,沒有給出具體數字。

  “這種做法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甘肅省消費者協會投訴部副主任金質説。

  甘肅西域方濤律師事務所律師林磊表示,採取隱瞞真相的方式銷售産品,違背了儲戶真實意願,這種交易或合同在法律上是無效的,並應承擔相應損失。

  中國保監會、中國銀監會聯合發佈的《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監管指引》明確,銀行是代理保險業務銷售行為的實施主體,銷售過程承擔管理責任,對誤導銷售、錯誤銷售等行為負責。然而記者多方聯絡工商銀行甘肅省分行,直到發稿時,仍沒有得到該行對此事的具體回應。記者隨後又聯絡工行皋蘭路支行,工作人員説行長“在外地學習”,情況他們也“不清楚”。

  銀行緣何“熱心”賣保險

  銀行,作為一個承擔信用仲介的金融機構,為什麼卻因為賣保險在“信用”上頻頻遭人質疑?

  記者從中國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甘肅監管局了解到,2010年甘肅省銀行代理的保險總額達30多億元。中國保監會統計顯示,通過銀行渠道銷售的保費收入已佔人身保險保費總量近50%。保險公司給銀行支付中間費用。席少華介紹,在其接收退款的“工商銀行活期一本通”上,新華人壽保險先退還6170.83元,過了幾天,工商銀行又打入3829.17元。記者看到,在其原“被保險”的保單上則寫著“首期保費壹萬元整”。

  一位在銀行工作的人士透露,大家通常認為銀行就是存款貸款的地方,其實不然。以前是國有銀行的時候,銀行營收主要靠存貸利息差,在向商業銀行轉型後,存貸之外的中間業務進入銀行營收領域,並迅速成為銀行營收發展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