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5月17日四大證券報頭版頭條內容精華摘要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7日 11: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經濟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證券報

  估值修復和政策緊縮將繼續博弈

  存準再調使得上週五市場再度探底回升,但目前股市運行環境並不寬鬆,對貨幣政策緊縮預期及反復的過程,我們還是應該持充分的思想準備。

  高盛唱空日韓股市力薦A股

  高盛集團在5月16日發給客戶的晨會報告中表示,投資者需重新調整東亞股市的倉位配置,建議“減持”日本股市,“謹慎選擇”韓國股市股票,同時保持對中國內地股市“增持”的投資建議。而這也是高盛在過去一週裏第二次唱高中國股市。

  交銀製造擬任基金經理:未來兩個月可能加息

  交銀製造擬任基金經理黃義志表示,貨幣政策在未來兩個月仍有加息及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貨幣政策收緊步伐並未停止。

  納斯達克ICE撤回紐交所收購要約

  納斯達克OMX集團與洲際交易所(ICE)5月16日宣佈,因無法確保獲得美國監管機構的許可,決定收回對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價值11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本月初,納斯達克與ICE宣佈,通過直接收購流通股的方式對紐交所發起惡意收購。

  上海證券報

  週期股拖累 大盤反彈之路再遇坎坷

  週一,市場熱點散亂,週期性品種表現疲弱,拖累大盤震蕩下跌,上證指數再度回落至2850點下方。分析人士認為,在緊縮貨幣政策之下,市場短期內反彈難度加大,但目前估值風險釋放較充分,後市或震蕩築底。

  電荒旱災施壓A股 或存結構性投資機會

  受宏觀經濟前景不明朗預期影響,近期A股延續弱勢震蕩走勢,滬指從4月中旬的3067點一路調整後昨日收盤的2849點。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近日在南方多省市出現的電荒和旱災,令A股的宏觀環境日趨複雜,市場正面臨空前巨大的外部壓力。

  重組有門 房企借殼或將“接二連三”

  房企借殼的大門正在開啟,S*ST聖方和S*ST蘭光相繼拿到證監會批文,讓與之類似等待重組的上市公司看到了希望。據上證報資訊統計,除以上兩家公司外,還有三家公司借殼審核已獲通過,但因為房産新政至今尚未拿到證監會批文,分別為S*ST萬鴻、ST東源及*ST華源。

  農網改造“全面開花” 相關設備商空間巨大

  根據中國政府網16日發佈的發展改革委《關於實施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的意見》,中西部地區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項目資本金主要由中央安排,繼續執行每千瓦時電量加收2分錢的農網還貸資金政策,專項用於農村電網建設與改造升級工程貸款的還本付息。在改造範圍上,工程將“全面開花”。

  證券日報

  監管層為何打壓“殼”價格

  A股市場上的“殼”資源,長期以來都被視為是一塊“香餑餑”。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由於各種原因達不到IPO標準的公司,通過“借殼”不僅可以獲得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的機會,也能使得自身的資産在注入上市公司後獲得更多的溢價。

  ST方源遭證監會130萬元罰單 公司原9名高管齊被警告

  5月16日晚,剛剛履行完股改承諾的ST方源公告稱,2011年5月16日,公司按要求至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廣東監管局現場簽收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公司虛假陳述案已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查完畢,擬依法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作出行政處罰。

  上市房企陽光城借道信託融資規模超過20億

  一邊是市場關於房地産信託風險越繃越緊的神經,一邊是上市房企趕場般的信託融資步伐。自房地産調控以來便被熱捧的房地産信託不斷受到上市房企的競相追逐,其中,上市房企陽光城從去年年初至今幾次信託融資合計規模已經超過20億元。

  均線空頭排列 震蕩盤跌形態確立

  昨日大盤受到外圍股市普遍下跌1%左右的負面影響,低開後逐步震蕩走低,尾盤以接近日低報收,成交金額比前一交易日縮減一成,減至低迷水平。

  證券時報

  一季度券商新進307隻個股 青睞三行業

  上市公司一季報數據顯示,券商或券商集合理財産品現身於682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合計持倉量達54.60億股,環比增幅為22.76%。在這些個股中,券商或券商集合理財一季度新進307隻個股,增持189隻個股,減持141隻個股,堅守45隻個股。

  大宗交易量近去年八成 五月或再創新高

  截至上週末,今年以來的大宗交易量已經接近去年的八成,而且伴隨著近期持續活躍的大宗交易情況,5月再創今年的月度新高幾無懸念。新股開閘以來上市公司高管以及大股東等持有的股份陸續解禁,大宗交易市場成為了他們減持最好的平臺。

  三大頑疾困擾券商 並購重組業務被邊緣化

  調查顯示,目前並購重組項目財務顧問的收費一般在500萬元~1000萬元,部分項目甚至低至100萬元。而IPO項目的收費普遍在3000萬元以上,如果加上超募資金的提成,部分大型IPO項目收費將超過億元。並購重組業務的盈利水平較IPO仍有不小的差距。

  香港市場掀起上市潮 投資者不能太“奢侈”

  奢侈品企業排隊赴港上市、嘉能可、法國巴黎銀行等國外知名企業也紛紛慕名而來,這一方面顯示出港交所近年來積極赴海外推廣上市平臺的努力逐見成效,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港股投資者在新股投資方面將擁有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