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5月4日四大證券報頭版頭條內容精華摘要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4日 08: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浪財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上海證券報

  貨幣政策趨緊 股指頹勢難改

  一季度的宏觀經濟數據表現明顯超出了市場預期,政府因此擁有更多調控通脹的籌碼,未來貨幣政策可能會被發揮到極致。央行作為政府貨幣政策出臺的執行者,自去年十月份以來,保持著連續的出臺節奏。

  能源局要求各地抓緊制定煤礦企業兼併重組規劃

  國家能源局要求各地抓緊制定“加快推進煤礦企業兼併重組”的規劃和編制工作方案,截至4月底必須上報,最遲不能超過今年上半年。

  超四成“新三板”公司夠創業板資格

  中國證券業協會昨日發佈代辦系統股份報價公司(下稱“新三板公司”)2010年年報主要統計數據,81家披露年報公司去年累計實現凈利潤9.09億元,其中佔比超過四成的公司符合創業板上市條件。

  紫金礦業子公司上訴被駁回 維持3000萬罰金等判決

  紫金礦業所屬紫金山金銅礦及五名被告人不服初審判決結果,向福建省龍岩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紫金礦業今日公告了該案審理最終結果。

  中國證券報

  小盤股“擠泡泡” 54股估值低於主板

  儘管多數小盤股的估值仍在高位徘徊,但經歷市場震蕩和業績分化的洗禮後,當前有54隻小盤股的估值已回落至深市主板A股的平均估值以下。

  新三板81家公司去年凈利同比增四成

  中國證券業協會5月3日披露的代辦系統股份報價公司2010年年報主要數據統計表顯示,81家新三板公司2010年凈利潤達9.09億元,比2009年增長41%。其中,符合創業板上市條件的公司共有36家,而凈利潤在3000萬元以上的公司共10家。

  納斯達克向紐交所股東提出收購要約

  連續兩次遭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董事會拒絕後,納斯達克OMX集團與洲際交易所(ICE)決定另辟蹊徑,直接向紐交所股東提出收購要約。

  “開門紅”能否帶來“紅五月”

  在小盤股殺跌的影響下,4月底滬綜指再度回到3000點下方。雖然5月市場迎來開門紅,但在通脹水平仍然高企、結構性高估繼續存在、部分公司一季度業績差于預期等不利情況下,“開門紅”能否帶來“紅五月”?

  證券日報

  王亞偉也看走眼 219隻基金遭遇創業板隱痛

  今年以來,市場的快速輪動使A股表現參差不齊。《證券日報》基金週刊根據WIND資訊整理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列入統計的196隻創業板A股股價累計下跌19.03%,大幅跑輸上證指數3.68%的收益率水平。

  上市券商炒股去年全部盈利 中信收入42億元居首

  去年全年,A股市場持續震蕩整理,報告期內上證指數下跌14%。與市場行情息息相關的券商經紀、自營業務也受到很大影響。

  萬科4月銷售79億元 同比微增1.3%折射調控效果

  地産龍頭萬科5月4日公佈了其4月份的銷售情況。4月份公司實現銷售面積67.8萬平方米,銷售金額79.0億元,分別比2010年同期增長7.1%和1.3%。而對於銷售增速的大幅放緩,有分析師就表示並不意外,“主要原因在於去年4月銷售的基數較好,萬科今年的銷售仍在穩步運行。”

  鳳凰新媒體分拆上市又進一程 視頻業務將成新賣點

  早前,市場上就爆出鳳凰新媒體將要赴美分拆上市。如今,鳳凰衛視(2008.HK)的一則公告將鳳凰新媒體上市提上日程表又進一程。

  證券時報

  瞄準中國市場 資源類企業赴港上市潮起

  瑞士大宗商品貿易巨頭嘉能可即將在香港和倫敦上市,集資額高達120億美元。港交所上市推廣部主管藍博文指出,近年來,許多資源類企業赴港上市,主要看重香港是通往中國內地門戶這一重要地位。

  上月券商股票佣金約82億環比下降近三成

  剛剛過去的4月份滬深兩市成交額明顯下降。據Wind數據統計,4月滬深兩市股票交易額為4.5萬億元,日均交易額為2402億元。按照目前行業平均股票交易佣金費率萬分之九的水平估算,券商當月獲得的佣金收入約82.18億元,環比下降近三成;日均佣金收入4.3億元。

  零售股吸引力凸顯 年報季報顯示良好基本面

  截至4月28日,已公佈2010年年報的28家百貨類上市公司2010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701.88億元,同比增長20.53%;合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1.75億元,同比增長22.19%。

  4月減持增持雙降 産業資本縮量蓄勢

  繼3月份上漲0.79%之後,上證指數在4月份創出年內新高3067.46點後大幅下跌,月累計跌幅為0.57%,月K線收出帶長上影的小陰線。那麼,在4月份的衝高回落行情中,代表産業資本動向的上市公司限售股減持以及大股東增持的情況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