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四月數據引發五月加息分歧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2日 07: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專題:2011年經濟運行數據(新版)

  國家統計局11日公佈,4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5 .3%,漲幅比3月份回落0 .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4%,比3月份回落1.4個百分點。雖然物價漲幅和以工業增加值為代表的經濟增長率4月份雙雙出現減速,但是對這兩個關鍵數據的解讀卻並不相同。多數經濟學者認為,經濟增速的回落是中國政府有意調控的結果,不但不會導致經濟增長明顯放緩,而且有助於緩解當前通貨膨脹水平。CPI的回落則預示著物價上漲的趨勢得到了初步的遏制,但是由於當前成本推動型和輸入型通脹壓力仍大,仍不可掉以輕心。

  利好

  有助通脹壓力緩解因素在形成

  從公佈的4月份主要經濟數據來看,當前有助通脹壓力緩解的因素正在形成。

  首先是經濟增速的回調。中金公司報告稱,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比3月大幅回落,環比增長率也顯著下降,顯示工業生産的增長勢頭明顯減弱,經濟增長放緩的跡象進一步顯現。

  對此,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專欄)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考慮到政府投資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繼續增加,雖然工業增速有所放緩,但我們認為整體經濟增長仍在正常區間,增速的適度回調有利於通脹的抑制,無需為過度下滑擔憂。

  輸入型通脹壓力也有減緩的趨勢。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陸志明稱,美聯儲近日宣佈,其第二輪定量寬鬆政策將如期在今年6月30日結束。其聲明中沒有跡象表明將啟動新一輪的定量寬鬆政策。這表明下半年後,由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帶來的全球流動性氾濫及其導致的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攀升的壓力會有所減輕,國內輸入型通脹壓力也相應有所緩解。近期國際大宗商品的大幅波動已經開始顯示這種跡象。

  另外,在去年下半年政府多管齊下持續有效的治理通脹政策的作用下,國內食品價格上漲開始得到有效控制,以蔬菜為代表的部分食品價格因季節性因素開始回落,這將有效減輕物價上漲壓力。

  國內物價上漲的貨幣基礎也正在得到有效控制。陸志明説,在貨幣政策持續收緊的背景下,M 1增速從去年年初起至今大幅回落,預計下半年由流動性推動的物價上漲壓力會有明顯緩解。

  “考慮到翹尾因素下半年明顯減弱等因素,我們仍然維持2011年CPI同比漲幅在4.5%左右,全年物價上漲將呈現前高後低走勢、總體可控的判斷。”他説。

  同樣基於上述考慮,中金公司也預測:隨著食品價格受季節性因素影響,漲幅逐漸趨緩,以及持續貨幣緊縮政策對非食品價格反季節性增長動力的消弭,預計全年的C PI走勢將向歷史規律預期的方向繼續靠攏。

  報告稱,5、6兩月C PI同比增速稍高於5%,但從三季度開始,通脹水平將呈現明顯的回落態勢。4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增長6.8%,環比上漲0.5%,漲幅均較3月回落,基本符合我們的預期,同樣顯示了價格總水平的趨勢性回歸。

  評價4月份的C PI,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稱“我們感覺到整個物價上漲的趨勢應該説是得到了初步的遏制,國家關於物價調控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利空

  通脹壓力仍大

  不過盛來運報喜的同時也不忘預警:從國內外的情況來看,物價上漲的壓力仍然還是比較大的。

  據他分析,一方面,來自於國外的輸入型的通脹壓力仍然比較大,因為西方國家宏觀政策上沒有出現明顯變化,流動性還是比較充足;另一方面,國內有關生産資料、勞動力成本、原材料價格上漲的趨勢短期內難以得到根本扭轉。

  “所以價格上漲的壓力還是不可小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不能掉以輕心,仍然要把維持物價穩定放在宏觀調控的首要位置,按照中央的部署抓好落實,保持物價基本穩定。”盛來運説。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大樹也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4月份C PI數據與市場之前的預期差不多,雖然比3月份有所回落,但是回落幅度較小,很難説已經出現了通脹的拐點。此輪物價上漲屬於混合型通貨膨脹,需求方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成本推動型和輸入型通脹壓力同樣是重要原因。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副主任胡遲表示,4月份的C P I還處在較高位,主要是因為推高物價的各種因素大都繼續存在。例如:國內流動性仍然比較充足;有關從成本方面拉升物價的因素,如原材料價格與勞動力工資的上漲也仍然在發揮作用;從外部看,國際輸入型通脹對CPI的壓力較大。

  “雖然不少分析都認為今年的物價走勢將出現前高後低的情況,但依據以往的經驗,絕不可輕言這種情況的出現,而盲目樂觀。總的來看,當前價格上漲的壓力仍然較大,物價仍會保持在高位,而且不排除再度繼續上行的可能性。”他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就調控政策的運用而言,目前治理通脹的一攬子調控政策還需不折不扣地繼續執行下去。5月3日,央行發佈《2011年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就表明了在目前通脹高企的嚴峻形勢下,確保貨幣政策執行連續性的意圖。只有這樣,才能為完成今年4%左右的物價目標提供盡可能的保障。”

  莫尼塔(上海)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經濟學家喬永遠也表示,輸入型通脹壓力並沒有隨著大宗商品價格變化而減弱,斷言國內通脹壓力緩解為時尚早。考慮到未來幾週食品價格增長將回歸季節性規律,他們將上調二季度C PI預測到5.1%,全年C PI預測也相應上調至4.7%。

  魯政委更是提醒説,去年10月至今,已有4個月非食品價格的環比漲幅創下了1997年以來歷史同期新高。今年蔬菜價格比往年“跌得更快”,目前來看,5月蔬菜價格下跌的壓力依然大,這可能加劇6月及其之後月份的物價上漲壓力。

  爭論

  各方對5月是否加息有分歧

  由於對4月份C PI數據解讀角度不同,有些學者認為數據預示未來向好,另一些學者認為通脹壓力仍大,市場對短期,具體來説是5月份中央銀行會不會加息的判斷分歧嚴重。

  北京領先國際金融資訊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董先安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中國當前政策繼續將調控物價作為首要選擇,但隨著通脹壓力明顯緩解,伴隨經濟放緩,調控力度將內生放鬆,以成功實現軟著陸。

  魯政委也表示,考慮到緊縮政策正在收到成效,工業生産已出現放緩,而且一些有影響的高層政策官員認為通脹下半年會出現回落,我們傾向於認為:5月份不會加息,但仍可能上調1次準備金率。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副教授孫咏梅持相反觀點。她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4月數據顯示,儘管我國經濟運行趨勢向好,市場活躍,投資動力較強,但也存在C PI高企、房地産價格居高不下、居民消費能力不足等問題。僅僅依靠增加銀行存款準備金是有限的,今後的貨幣政策應著眼于減少貨幣的市場投放,加大回籠資金的操作,以減少對市場流動性的影響。

  王大樹也説,就我國而言,控制通脹真正有效的手段是利率政策,價格手段比數量手段更有效。調高存款準備金只是影響貨幣供給,不影響貨幣需求,銀行可以多吸收存款,現在存在銀行間挖墻腳的現象,比如銀行在月末推出短期、高回報的理財産品。我國的存款準備金率已經到達高點,這在世界上都是罕見的。

  中國銀行總行戰略發展部高級經濟師周景彤表示,當前我國C PI整體上還在高位上運行,食品價格上漲較快,非食品價格上漲也沒有減緩。

  從各推動因素來看,PPI回落幅度較小,且還在向C PI傳導;大宗商品價格雖有跳水,但是預計未來大宗商品的價格還會走高,輸入型通脹壓力會持續拉動C PI走高;另外,美國也還有可能出臺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日本在大地震後也釋放了大量貨幣。所以預計至少在5、6月份,C PI漲幅還會在5%之上。

  因此,周景彤向《經濟參考報》記者預計:二季度內還會有次加息,也有可能是在5月份。他説,雖然加息有一些弊端,但是整體上看利大於弊。尤其是考慮到我國的存款準備金率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再往上提的話會削弱銀行融通資金的功能,加息就更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