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6日 07: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彭潔雲
2010年被稱為券商行業的創新年,股指期貨、融資融券、直投等業務層出不窮,加上受益IPO大擴容,券商收入猛增。然而,券商們一貫賴以生存的經紀業務卻打響了“佣金戰”。最終的博弈結果怎樣?有的券商依舊“靠天吃飯”,生存艱辛,有的券商則已在華麗轉身,籌謀依靠創新業務重新起航。
截至5月5日,106家券商2010年審計年報已在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公開披露。據《第一財經日報》統計,2010年所有券商共實現營業收入2187.5億元,凈利潤794.2億元,分別較上一年下滑7.3%和28.4%。
數據同時顯示,有77家券商的營業收入同比出現下滑,在全行業的佔比達到73%,多數券商仍受制于傳統業務的束縛,停滯不前。對此,多家上市券商在年報中不約而同地解釋稱,受證券市場行情下跌和佣金率下降的影響,券商利潤主要來源的證券經紀業務和證券自營業務收益出現一定幅度下降,導致公司業績同比出現下滑。
中信凈利潤甩開第二名73億元
中信證券在2010年終於坐穩了年度營業收入、凈利潤的頭把交椅,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78億元,凈利潤113億元,將分列第二、三位的廣發證券和國泰君安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廣發證券2010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102億元和40億元,國泰君安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則分別為88億元和40億元。
經紀業務依然是券商最大收入來源。根據統計,有88家券商的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佔營業收入比重超過70%,佔比超過90%的有21家。其中,中山證券、高盛高華和高華證券該項收入佔比為100%,對經紀業務形成絕對依賴。
而2010年業績冠軍中信證券的手續費及佣金凈收入佔比僅為53%,其投資凈收益佔比則達到了39%,成功實現了從賣方業務向買方轉型的戰略規劃。
中信證券在年報中表示,經過5年來對買方業務的精心佈局和實施,公司收入結構已發生根本性轉變:最近5年,公司買方收入的佔比平均為37%,遠高於20%的行業平均水平,已初步擺脫行業同質化競爭格局,實現差異化發展。
雖然去年的整體業績同比有所下滑,但較為可喜的是,在2009年發生虧損的兩家合資券商財富里昂和海際大和都在去年順利扭虧為盈。這樣,全行業的所有券商都在2010年實現盈利。不過,海際大和仍以82萬元的微薄利潤排名最末。2010年凈利潤不足1000萬元的券商還有中德證券(176萬元)、日信證券(524萬元)、誠浩證券(645萬元)、五礦證券(653萬元)、財富里昂(848萬元)等五家。
凈資本突圍:上市券商佔先機
凈資本是券商發展擴張的核心指標,這個是證監會為券商特設的監管指標,衡量的是證券公司資本充足和資産流動性狀況。而創新業務與凈資本挂鉤的規則決定了券商普遍存在資本擴張衝動。
從2010年券商凈資本變化情況看,上市券商顯然在競爭中更易佔得先機。各家券商截至去年末的凈資本排名顯示,前十位券商中上市券商牢牢佔據了6個席位,其中中信、海通、華泰、光大四家上市券商位於前列,凈資本分別達到410億元、325億元、217億元和176億元。
這一場凈資本擴張的競賽仍在繼續。今年以來,中信證券和海通證券都已提出了擬發行H股赴港上市融資的預案,業內人士估算它們的募資額都將超過百億元。另外,宏源證券和太平洋證券也已提出了非公開增發的預案,分別計劃募資不超過70億元和50億元。廣發證券計劃募資總額180億元的非公開發行也于去年獲得證監會受理。
強者恒強,凈資本困窘的券商們則因無資格開拓創新業務而邁不開步。同信、日信、世紀等券商的凈資本則仍不足10億元,與此相對應的是,上述券商的業績也排名墊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