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券商研報可信度有限 追漲殺跌堪比股評“黑嘴”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3日 07: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第一部:研報照搬招股書

  當一家企業IPO成功過會後,券商研究員便開始出具“新股報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幾乎對所有新股,券商都出具過這種報告。但其內容有的不像是研報更像是廣告。

  比如,在描繪海普瑞(002399)(39.38,-3.44,-8.03%)(002399,收盤價39.38元)時,國都證券稱其為“全球肝素原料藥行業的領跑者”,天相投顧認為其是“笑傲全球的肝素鈉原料藥生産商”,而一向嚴謹的中金公司也稱其為 “質量奠定基業,危機成就發展”。

  “其實,新股報告不看也罷,因為研究員根本沒有調研過。”對於券商的新股報告,東北證券(000686)(21.13,0.13,0.62%)一位研究員曾這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於上市前期,擬上市公司處於靜默期,機構研究員不能前去調研,其研報的所有內容都來自招股説明書,所以這類新股報告的可信度不足,不看也罷。

  然而,廣告式的新股報告卻扮演著推升股價的角色,這調動了市場情緒,也可能誤導了市場的判斷。

  比如,在東方財富(300059)(37.330,0.23,0.62%) (300059,收盤價37.33元)上市前,各券商都譽其為A股首家門戶網站上市公司,由於在細分行業中不具備可比性,其上市後短短13天,漲幅就高達150%,對應2010年市盈率近300倍。然而,若仔細歸納,東方財富實際上可以劃歸為傳媒股或科技股,其行業平均市盈率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達到上百倍。

  正是在新股報告的廣告式熱情吹捧下,新股的發行價或上市初期的價格往往被炒得過高。

  第二部:瘋狂推薦

  新股上市後,三部曲進入第二部。此時,新股將陸續公佈最新的財務報告,機構也能夠前往公司調研。然而,此時的研究報告就靠譜了嗎?

  以沃森生物(300142)(97.130,1.10,1.15%)(300142,收盤價97.13元)為例,平安證券分析師淩軍在2011年2月14日發表《沃森生物調研簡報》,給予公司“強烈推薦”評級。他認為,2011年~2013年新産品會增厚業績,在此背景下,公司2010年~2012年EPS分別為1.51元、2.57元、3.69元。

  2月18日,沃森生物獲得“乙肝疫苗獲臨床試驗批件”,淩軍再次發佈“強烈推薦”評級。

  3月1日,淩軍又發佈題為《2+10成就偉大公司,11年業績有望超預期》的報告,報告中指出沃森生物2011年上市産品業績有望超預期,後續産品2011~2013年顯著增厚EPS,新藥典、新GMP雙重利好上市産品。對此,他上調了公司2010~2012年EPS分別為1.54元、2.56元、3.70元。

  然而,淩軍在半個月內三齣研報並沒有給予股價多大支持。沃森生物的股價長時間在120元處橫盤,較最高價始終有著約20%的距離。而就在第三份研報出爐後不久,沃森生物的股價結束橫盤繼續下跌,1個月內下跌了20%。

  4月27日,淩軍又發佈了第四份研報《困難是暫時的,前途是光明的》,將該股的評級下調至“推薦”。有意思的是,當初淩軍看好公司的理由“新藥典、新GMP雙重利好上市産品”,變成了“新藥典、新GMP對一季度業績有所影響、新産品2011年業績貢獻較小”。

  對於前後觀點截然相反的論斷,市場不禁要問,如此研報可信度到底有幾何?

  第三部:下調評級

  隨著百元股“破百”甚至暴跌,原先大舉看好該股的機構們採取了兩種應對方法,一種是展開了研報的“殺跌”——降低評級;一種是不再出具該公司的研報。

  以海普瑞為例。3月28日,國信證券分析師賀平鴿點評了海普瑞的2010年年報。在報告中,他認為2011年肝素粗品和肝素鈉原料藥價格保持高位震蕩,海普瑞2011年公司因産能瓶頸預計增長20%,2012年産能釋放,業績重回高增長,預計增長45%。在此背景下,預計公司2011年、2012年EPS為3.63元、5.26元,同比增長20%、45%,維持“推薦”評級,並稱目前估值較為合理。

  然而,僅僅20余天后,4月19日,由於海普瑞一季度業績同比下滑了39.11%,賀平鴿在點評海普瑞2011年一季報時,觀點出現了180度轉彎。他指出,2011年,海普瑞因為産能無法釋放,價格下滑,預計凈利潤下降20%。2012年下半年産能逐步釋放,價格繼續下滑,預計凈利潤同比持平。2011年、2012年EPS分別為2.41元、2.42元(相當於增長-23%、0.4%)。考慮到公司IPO擴産項目建設低於預期,仿製藥獲批後肝素鈉原料藥下行壓力加大,下調投資評級至“回避”。

  股價在高位“推薦”,股價下跌後便“回避”,這種研究報告和追漲殺跌無異。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研報在殺跌後好歹還會有個觀點,更多的情況是,不少在前期大舉“推薦”的券商,在股價暴跌後出現了類似深套後的反應——竟然“失聲”了。

  比如,中信證券(600030)(13.23,0.00,0.00%)和信達證券在2010年7、8月間均對漢王科技(002362)(25.41,-0.29,-1.13%) (002362,收盤價25.41元)予以“持有”評級,然而,股價隨後的跌幅高達55%。在此背景下,這兩家券商沒有出具漢王科技的進一步報告,也未提示任何風險。

  “估值太高了肯定不看了啊。”對此,一位券商行業研究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如果一隻股票鮮有券商出具研究報告,多半是兩種情況:要麼是該公司質地太差,無人問津,這種以低價股、ST股居多;要麼就是該股估值太高,研究員已將其從股票池中剔除,這類股自然以高價股居多。

  研報和股評“黑嘴”有一比?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不少研究實力強勁的大券商也會出現推薦之後股價便見頂的情況。這和所謂的股評“黑嘴”的表現有得一比。

  比如,如果根據國信證券的研報來操作海普瑞,投資者將損失慘重。3月28日當日,海普瑞的股價在大幅高開後並短暫上衝後一路走低,此後,海普瑞的股價開始陰跌。雖然在4月19日,賀平鴿發佈了“回避”評級報告,但此時,投資者面對的是兩個“一字跌停”,6個交易日跌幅超30%。

  同樣類似的“黑嘴”事件還發生在湯臣倍健(300146)(102.990,1.59,1.57%)(300146,收盤價102.99元)身上。2010年12月22日,招商證券(600999)(18.39,0.05,0.27%)分析師董廣陽、朱衛華出具了湯臣倍健 《高屋建瓴 快速複製》的研究報告,給予其強烈推薦-A評級。在該報告中,他們依據一份與公司的“問答”得出研究結果:該股發行價110元、首日定位符合預期,依據2012年業績50倍PE,給出一年的目標位為212元。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該報告問世的第二天,湯臣倍健的股價便大跌5.86%並一路下跌,至今跌幅接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