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8日 07: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截至4月27日,山東石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已停産20天。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這家擁有150萬噸年原油加工能力的煉廠被迫停産,其主要原因在於“煉油成本過高”。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山東東營海科化工集團。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在的開工率基本達到40%,個別車間現在還在停産檢修。”
近期,前述公司的遭遇並非特例,在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求形勢趨緊,同時國際高油價不斷“擠壓”之下,山東的大多數煉油廠開始漸次停産。
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山東煉油公司負責人,基本認可整個山東進入停産的煉油廠佔比已達到40%,這一數據在將來或不斷刷新。據能源研究機構息旺能源統計,2011年一季度,我國最主要的民營煉油群體——山東民營煉廠平均開工率為44.3%,到4月中旬,開工率降至38.2%。隨著5月檢修期集中來臨,預計停工面積將進一步擴大。
中間産品漲幅遠大於成品油
早在3月,息旺能源分析師曾分析,按照當時燃料油到岸價和國內汽、柴油價格計算,山東地煉加工燃料油每噸已虧損152元。
這樣的局面,在4月底未能改觀。山東壽光魯清石化有限公司一位侯姓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魯清石化公司每加工一噸,就要虧損100多元。
山東石大公司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務經理在電話中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中間産品的漲幅遠遠大於成品油價格的漲幅,因為國家沒有對中間産品、燃料油系列等的最高限價。
他説,在這種情況下,“我可以賣1萬元。不管成品油價格賣8000元還是多少,只要賺錢,什麼價格也敢賣。”
前述經理向記者分析,自4月7日發改委再次上調成品油價格後,現在整個市場面臨著兩種情況:一是柴油漲價;二是汽油炒作。所有這一切都指向原油提價。
濟寧山推石化有限公司銷售部負責人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原料價格太高了,所以近期産品價格也不得不一直漲,不漲將虧損得厲害。”
煉油企業“吃不飽”
山東省煉化協會會長劉愛英對媒體稱,“由於原油主要掌控在幾大央企手裏,分配給地方煉化企業的非常少,地方煉化企業沒有資質進口原油,主要的原料就是進口的燃料油,企業常常吃不飽。”
山東壽光魯清石化有限公司侯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説,“據我了解,現在山東停産的煉油企業,已經達到了40%,我自己公司的開工率在30%左右。”這家年加工原油能力達60萬噸的企業,和大多數公司一樣,面臨著“吃不飽”的狀況。
記者了解到,山東淄博匯豐石化100萬噸/年焦化裝置,運行負荷程度一度降低至1900噸/日,預計近期將進入為期四天的停工期;而山東淄博金誠石化30萬噸/年的焦化裝置也于近期進入檢修期,具體開工日期未定。
息旺能源統計顯示,2011年一季度,我國最主要的民營煉油群體——山東民營煉廠平均開工率為44.3%,而到4月中旬開工率降至38.2%。
根據中國化工網統計,目前停工檢修的煉廠包括山東海化、神馳煉廠、富海石化、石大科技、長城煉廠、中海石油東營石化等,這些都處於全廠檢修狀態,部分檢修結束的企業開工負荷也處在較低水平,低負荷運行。石大公司的業務經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現在山東95%以上的地方煉油公司“吃不飽”,日子普遍不好過。
另外,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到2011年,我國將淘汰100萬噸及以下低效低質落後煉油裝置,積極引導100萬噸到200萬噸煉油裝置關停並轉。
山東當地煉油公司負責人稱,這樣導致地煉企業為了生存不得不倒逼著擴大自身産能,“裝置上去之後,如果不賺錢,就一直停著。”
或現新一輪“油荒”?
山東是全國地方煉油廠最為集中的地域,總産能高達8000噸以上。業內人士分析,地方煉油廠的大量停産,將會導致新一輪“油荒”。
前述業務經理認為,大多數地方煉油公司停産“過冬”,將進一步加劇市場的供需失衡。
公開資料顯示,由於國際油價飆漲,國內成品油供應緊張情況已經蔓延至全國大部分地區,個別地方加油站在部分地區對柴油進行限購。
有油企公司負責人稱,“柴油批發價是8495元/噸,零售價卻是8500元/噸,而如果算上運輸成本、稅費,僅將油拉回來就是賠錢的。”
日前,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對民營煉油企業的停産作出警告,這樣下去會導致油荒。
傅成玉説,國內的民營煉油企業的煉油能力佔到總産能的25%左右,如果不適當提高油價,民營企業就會停産。如果他們停産了,就算國有油企開足馬力生産也填補不了市場空缺,就會鬧“油荒”。
為了遏制“油荒”苗頭再現,從4月開始,中石化大幅提高煉廠計劃外配置的汽、柴油出廠價,鼓勵煉廠增産,並暫停成品油出口。中石油旗下煉廠也保持98.5%以上的加工負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