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新世紀週刊》:特高壓成敗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7日 09: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新傳媒-新世紀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全世界電力業最受關注的這條輸電線路有了結果:

  號稱輸電能力能達到500萬千瓦,最終最大輸電功率只有283萬千瓦;表面上達到了280萬千瓦的設計輸電功率,但在這一輸送功率上僅能維持送電1秒—2秒——這等於未達設計標準。

  它是100萬伏交流特高壓試驗示範工程(下稱試驗示範工程),起自山西長治,經河南南陽,終於湖北荊門,全長653.8公里。

  在這條輸電線路上,有50多億元、三年時間、難以數計人力物力的投資。如果它獲得成功,那麼投資5000億元以上的交流特高壓輸電計劃將不可阻擋,華北、華中、華東電網將聯為一體,國家電網公司“全國一張網”的努力將獲得里程碑般的進展,對其壟斷地位十餘年來不止歇的挑戰將被徹底推至身後。

  現在,這個試驗示範工程受到了強烈的質疑。

  為什麼要建這條交流特高壓輸電線路?國家電網公司説,是要解決中國能源資源地區分配不均的問題,在水力和煤炭資源豐富的西部就地建設電廠,發出的電經特高壓線路,遠距離、大容量輸送到東部和中部等經濟較發達地區。

  如果試驗示範工程成功,國家電網空前規模的“三華聯網”計劃將隨之而來:到2015年,通過多條特高壓輸電線路,聯接華北電網、華中電網和華東電網,形成“三縱三橫一環網”,投資總額將超過5000億元。到2020年,這張網將擴張至五縱六橫的棋盤形格局,投資額將更為龐大。這些縱貫南北的交流特高壓輸電通道就如同“電力高速路網”,將華北、華東和華中緊密聯絡起來,搭建出全國聯網的雛形。

  特高壓之於國家電網公司的重要性,恰如高鐵于鐵道部,抑或更甚;只不過關鍵詞不是速度,是功率。

  與高鐵類似,也是從特高壓試驗示範工程上馬之前,電力業內就有廣泛爭議。反對理由主要有三:

  ——交流特高壓技術不成熟,上世紀經過九年運行的俄羅斯和做過大量試驗的日本、美國、意大利等國均已不再採用交流特高壓;

  ——用交流特高壓將區域電網聯絡起來,有導致全國大停電的危險。目前國際發展趨勢是電網同步運行的範圍縮小,以促進電網安全,而交流全國聯網意味著全國一個頻率;

  ——輸電線路越長、電壓越高,造價越高,且超過一定距離後用交流特高壓輸電,損耗和阻力增大,長距離送電不如送煤划算。

  在爭議聲中,試驗工程輾轉加上“示範”二字,于2006年8月9日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當年8月19日開工建設。當時國家電網公司介紹稱,“最高運行電壓110萬伏,自然輸送功率500萬千瓦”。

  2009年1月6日,試驗示範線路正式投入運行。國家電網公司在2010年1月的一篇新聞稿中稱,“工程投運後,最高運行電壓1082千伏,最大輸送功率達283萬千瓦”,並未達到500萬千瓦。但這份新聞稿同時稱,試驗示範線路“符合設計預期”。

  清華大學電機係退休教授王仲鴻稱此為笑談:283萬千瓦的輸送功率僅能短暫維持1秒,根本無法穩定運行。“(這條線路)距離和送電功率都不算大,既然設計輸電功率是280萬千瓦,為什麼送不到?送不到就説明有問題。”

  2010年12月,包括王仲鴻在內的23位來自北京和其他地區的電力行業老專家集體聯名上書,題為《關於交流特高壓‘三華聯網’的問題和我們的建議》(下稱《建議》)。這些人中,除一人為電監會在職官員,其餘22人均為退休官員和專家。建議在2011年1月7日被呈至國務院總理案前,總理批閱後由國家能源局輾轉至國家電網公司。

  一切都未能阻止國家電網公司繼續推進以交流特高壓技術為核心的“三華聯網”建設。接近電監會的消息人士稱,國家電網公司正通過各種渠道力推“三華聯網”相關項目上馬,要求儘快核準淮南到上海的第二條交流特高壓線路。國家電網公司不承認試驗示範線暴露出來的問題。2011年1月30日,國家電網公司給在《建議》信上簽字的多位老專家分別發了一封信,堅持稱“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全面成功”。

  國家電網公司宣揚的遠景,是“三華聯網”後跨區輸送電容量超過2億千瓦,佔全國總裝機容量的20%以上。

  在反對者看來,試驗示範線證明,這是一個耗資巨大但最終只能降低輸電能力運行的氣泡工程。為保安全,試驗示範線實際調度運行中的最大輸送功率為200萬千瓦,通常則為100萬到150萬千瓦之間。這就如同修了一條原定最高時速為500公里的高速鐵路,結果最高瞬間時速只能達到283公里,且無法穩定運行,大部分時間只能按時速100—150公里運行。

  專家們更擔心的,則是由交流聯網而來的全國大停電的潛在風險。

  “特高壓”,誰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