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9日 14: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愛美不成卻被化粧品毀容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3月30日起,中消協、中國香料香精化粧品工業協會將在上海、廣州、北京等一線城市陸續開展化粧品科學消費指導活動。近年來,中消協接到有關化粧品的投訴直線上升,其中,化粧品質量低劣成為消費者投訴的最大問題。
據中國香料香精化粧品工業協會最新統計數字顯示,截至2010年3月,全國獲得化粧品生産許可證且在有效期內的企業為3197家,化粧品的品種達25000余種。2009年化粧品行業銷售額約為1400億元,保持了10%左右的年增長率。中國的化粧品銷量已居亞洲第二位、世界第八位。
不過,中國化粧品市場的消費者滿意度並不樂觀。中消協副秘書長董祝禮告訴 《中國經濟週刊》,去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涉及化粧品的投訴近萬件,其中涉及質量問題的投訴佔到六成。
小商品市場、網站成重災區
據全國消協匯總統計,2010年因購買劣質化粧品的投訴達9844件,如果將在美容院發生的因化粧品引發的投訴相加,將遠遠超過一萬件。儘管引發投訴事件的原因多樣,但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是——消費者錯誤地選擇了非正規的化粧品銷售渠道。
董祝禮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近年來電子商務平臺迅猛發展,給一些不法商販和違法經營的網店提供了土壤。“通過最近一年來全國消協受理投訴和跟蹤分析情況看,這一現象在化粧品行業尤為明顯,消費者上當受騙後維權困難。”董祝禮説,為此中消協曾約談國內某著名網站相關負責人,以期從源頭解決問題。
“從正規銷售渠道選購化粧品,才會有基本的安全保障。‘大折扣’、標識模糊、刮掉條形碼或電子監管碼的化粧品基本上都是假貨。”中消協秘書長助理王前虎告訴《中國經濟週刊》,中消協接到的投訴表明,一些不法商販和網店,從非法渠道採購假冒、偽劣的産品,有的甚至把過期的産品通過刮、涂、改後再銷售,以低價吸引消費者。
對於一些打著直銷旗號在地攤銷售的“名牌”化粧品,王前虎也給予了忠告。他説,經有關行政機關的查證,地攤銷售的所謂“名牌”化粧品都是深圳等地的工廠生産的,是假貨。“地攤化粧品的價格連成本都不夠,天上能掉餡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