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5日 11: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4月15日電 國家統計局今日上午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介紹今年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盛來運在發佈會上表示,輸入型通脹壓力加大,是影響國內物價上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盛來運表示,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經濟運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開局良好。
他指出,今年一季度,外貿出現逆差,這是六年來第一次出現季度逆差,説明我們的外貿進出口結構向著我們希望的基本平衡方向在發展。外貿逆差除了你剛才所談到的進口商品的價格漲幅高於出口價格以外,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與中國經濟的形勢向好、內部需求增加有關。一季度進口增速比出口增速要高6個百分點左右,這也説明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復蘇的貢獻在增加。另外,一個負面的影響,輸入型的通脹壓力確實在進一步加大,因為從我們進口商品的結構來看,原油、鐵礦石、糧食,有關大宗商品的原材料所佔的比重比較大,而這些大宗商品的價格恰恰在國際市場流動性充足的情況之下,漲幅也是最高的。原油價格現在已經突破110美元/桶,糧食,包括很多金屬礦的價格一季度都漲了10%以上。
他稱,輸入型通脹壓力加大,是影響國內物價上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國家物價治理的過程之中,有些措施是針對解決輸入型壓力加大的情況。關於原材料價格,輸入型通脹影響程度有多大,在多大程度上要傳導到CPI上,現在還不好説,因為中間要經過生産環節、流通環節等一系列環節,另外這裡面還涉及到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內部消化問題。除了國家要加大對輸入型通脹因素的治理以外,企業也應該借這個機會加大內部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和結構升級,來消化這些壓力的因素,變被動為主動。(中新網財經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