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屈宏斌:高油價威脅全球經濟復蘇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2日 13: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日本此次受地震以及海嘯直接影響的區域佔日本GDP僅為4%左右,但東京及周邊港口就貢獻了18%的GDP,如果核輻射擴散影響到這一區域,經濟和金融影響將是難以估量的:要知道只有依靠城市經濟人口集聚才帶來相對高標準的生活水平。而日本地震所帶來的包括電力短缺、生活用品供應緊張等一系列問題都顯示像這樣現代精密的工業社會在大自然災難衝擊面前又是多麼的脆弱。有人認為,災後大規模的重建工程將可能為日本提供足以擺脫其二十年來經濟停滯泥潭的財政刺激。這一觀點在我看來不僅過於樂觀而且犯了明顯的錯誤:日本之前的經濟停滯反映的是其快速老齡化的人口結構,工作人口仍在減少,退休人口數量則日益龐大。過去三十年,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崛起,日本已經明顯感受到了産業外包對其本國經濟的負面影響。而這兩者顯然都不可能通過災後重建投資的增加而有所改變。

  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災後重建由誰來買單?一種可能途徑是日本政府發行更多債券,並最終將負擔轉嫁給未來的納稅人。更多負債往往意味著利率上行壓力加大,日本可能要經歷當年兩德剛統一時的境況:20世紀90年代,德國利率上升,馬克升值,抑制出口。另一種方式是日本企業轉而投資國內。作為儲蓄型國家,日本在海外投資不少。不再向海外投資甚至將其海外投資撤回都有可能造成日元需求上升而匯率升值。很明顯從災後日元的走勢來看,不少投資者都已經看到了這一可能性。這也迫使日本財政部以及工業夥伴著手干預外匯市場以避免升值對出口造成過多負面影響。

  對於日本來説,這次地震災難無疑加劇了其本來的經濟困境。而對於世界其他國家來説,更大的經濟威脅來自中東和北非的政局動蕩——在於利比亞的局勢以及該地區動蕩情況的蔓延是否會帶來油價的飆升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對於西方主要經濟體——純石油消費國來説,高油價意味著通脹壓力上升、經濟活動受抑制。油價上升的幅度決定了發達國家消費可能受影響的程度。而歐洲央行準備加息以抑制通脹的政策更可能使歐洲的企業和消費者遭受燃料成本上升和借貸成本增加的雙重打擊。

  對於美國來説,油價上漲對消費以及企業投資的負面影響是確定無疑的。問題是如何對影響程度進行估計以及估計的結果如何?汽油價格目前已經從去年四季度的2.94美元一加侖上升到了3月中的3.62美元一加侖。美國汽油消費的價格彈性非常低,僅為0.05(意味著20%的汽油價格上漲只會降低1%的需求)。美國消費者2010年買了大約1400億加侖的汽油。如果假設今年需求總量仍然保持這個水平,按照現在的油價,消費者大概需要從其它消費項目中擠出900億美元用於購買汽油,相當於名義GDP的0.6%。美國的成品油51%都是進口的,所以所增加的汽油消費大部分流出到了石油出口國。我們據此下調美國今年的GDP預測至2.9%(去年四季度的預測為3.4%)。名義通脹率今年可能達到2.4%左右(之前預測為1.4%),核心通脹率大約為1.3%(之前為1%)。勞動力市場的疲軟、單位勞動成本下降將降低能源價格上漲可能帶來的工資物價螺旋上升的風險。

  歐洲的情況則相對更加複雜,應付本地區內部主權債務危機的同時還要面臨外部的衝擊。而近日葡萄牙政府垮臺也表明儘管歐盟內部已經為更好的進行政策協調做出了不少努力,主權債務危機仍遠未結束。國際油價上漲對於歐洲的名義通脹影響相對更加直接,而高油價和食品價格上漲已經給實際工資收入帶來了明顯的負面影響,我們的估算顯示這一影響已經超過了2008年一季度危機前的水平。儘管2月月歐元區核心通脹仍然在1%。而歐洲央行顯然會對任何可能導致通脹預期上行的跡象保持警覺,意在把利率水平保持在合適的水平——所謂的合適的水平是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名義通脹率上升僅會帶來相對價格的變化,其影響要充分被對其他商品和服務消費支出的減少所抵消,以避免出現第二輪效應。3月的歐洲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會議已經釋放了明確的信號,很可能會最早于4月開始加息。而加息無疑會增加南歐各國的債務負擔水平。

  當然,如果一國財政狀況良好就意味著應對高油價的補貼以及減稅政策空間仍然充裕,但很顯然大部分發達國家並不在此列。次貸危機之後,金融系統仍在修復過程中,寬鬆財政政策顯然不是優先選擇。從而,這些國家應對高油價的政策餘地很小。這也就決定了,中東和北非局勢對於發達經濟體來説至關重要,因為它決定了油價是否會成為阻礙經濟復蘇的風險因素。相比20世紀70年代油價上漲時又有所不同:當時工資和通脹同時上漲,而如今只有通脹在漲。但當年的經驗的確告訴了我們,中東局勢動蕩的經濟影響可以非常深遠。目前全球經濟復蘇仍然相對脆弱的背景下,這一風險尤其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