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2日 07: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一個月前,《財商》對“藝術品份額交易”以封面專題的形式率先進行了報道,並重點向投資者提示了五種風險:真偽難辨、價值難斷、退市缺陷、擊鼓傳花、監管缺位。此後,“藝術品份額交易”成為所有媒體的關注焦點。
這裡,我直接説出我的看法:關掉它吧,現在就關掉。否則,等到有太多投資者身陷其中之後再想關掉它,付出的代價恐怕就太大了。
我的理由很簡單:從交易鏈條看,“藝術品份額交易”是一個典型的“龐氏騙局”,是“用甲的手帕揩乙的鼻涕”,是“拆東墻補西墻”。即,前期投資者的“利潤”源於後來投資者的“投入”,一旦新的“投入”不足,鏈條就會崩斷,來不及退場的投資者就會被“淹沒”。
核心的問題依然在於,第一,藝術品無法定價,同樣一件作品,有人認為值一萬元,有人認為值一百萬元,不同的個體對其估值有天壤之別,這樣的東西不適合向普通投資者出售,更不適合以證券化的形式向普通投資者出售;第二,藝術品無法産生持續的現金流,也就不具備證券化基礎,普通投資者介入的原因也就只能是寄希望於“高價轉手”賣給下家。
以白庚延的畫作《黃河咆哮》為例,在兩個月的時間裏,其市值上升了12.36倍,由600萬元上升到了7416萬元。
但是,這個遊戲的“妙處”即在於,作為一件藝術品,誰又能説它不值這個價錢呢?興許,它該值18億元呢,誰又真能説得清呢?
所以,還是應該把它以拍賣會的形式尋找專業買家或者富豪買家為好。比如,被類似如弗朗索瓦皮諾、李彥宏等富豪以18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買走,挂在自己家裏欣賞,也是一件好事。
至於通過份額交易,在普通投資者手裏兜來轉去,擊鼓傳花,利用大眾的羊群效應忽悠出個天價,最後卻發現,埋單者根本沒有埋單能力,又該如何收場呢?
乾脆點兒,關了吧。
《財商》主編 周增軍